1986年的韓國亞運,香港男子手球隊迎戰伊朗,以18:22四分之差落敗。2014年的亞運再度在韓國舉行,香港隊再次對伊朗,最終以10:41大比數落敗。這是一場具歷史意義的比賽,雖然是輸了,但是球員卻沒有因而陷入沮喪。
香港手球隊並非職業球隊,沒有全職的訓練,自然難與亞洲職業球隊相提並論,但這也不代表我們會hea打,雖然能力不及國際級的勁旅,但心理質素方面我們是不輸職業球隊的,即使面對強弱懸殊的困局,我們都仍然能笑著迎戰,享受比賽的每一刻。或許旁人會覺得我們不認真,但我們都的確是在盡力去打每一場比賽。
香港隊這種「快樂手球」的精神,已是球員之間的默契。有趣的是,不少香港其他團體項目的運動員,也有著這份共鳴,這是屬於業餘運動員獨有的共鳴。「都拎唔到牌㗎啦!志在參與啦!哈哈!」這看似是消極的說話,其實都是我們的心聲,看似消極,但在我們眼中,卻是一種樂觀的精神。身為業餘運動員,對於國際性的大型比賽,其實真的沒有太大的野心。
對我們而言,每一場比賽也是相當難得,我們不會因為一定要爭獎牌而產生極大的壓力,反而會珍惜這些比賽的機會,並享受比賽的過程。這次的亞運,我遇見了不少港隊的朋友,我們每次在選手村碰見時,都會互說一聲加油,流露著親切的默契,這是屬於香港業餘運動員的默契。
其實,運動最重要的,並不是比賽的成績,而是究竟自己有沒有得著,有沒有比從前的自己更進步。因為永遠也會有人比你更強,所以,你追求的不應該是成為最強,而是比昨日的自己更進步。
很多香港運動員都以亞運為他們的夢想。於是完成這個夢想之後,很多人也會陷入停滯不前的階段,有不少人更加會因為「無憾」而退役或重投現實社會,放棄自己的運動事業。
對於我來說,亞運並不是一個完結,而是一個尋找進步的空間。我記得我第一次參加2006年的多哈亞運時,就像小孩子一樣,覺得這個世界真的很大,自己的能力很渺小,無論在體能或球技方面也可以再準備得好一點。我第二次的亞運是2010年的廣州亞運,當時仍然覺得自己和這個世界的距離很遠。但可幸的是,因為這次很多隊員也曾經參與2006年的亞運,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大家明顯地是比從前更進步。每一次的亞運,我也期望自己可以更上一層樓。
與其對亞運抱有不切實際的爭牌期望,倒不如視此為鍛煉自己的擂台,透過迎戰各支亞洲勁旅擴闊自己的眼界,令自己可以遇強愈強。當成功變強之後,便可以在其他的比賽有更好的成績,例如是全國運動會。就像去年一樣,香港手球隊在全運會創造歷史,擊敗上海,贏得第七名的佳績。只要有渴望進步的心,總有一天,香港的業餘運動員也可以站在世界級的舞台,發揮到國際級的水準。
各位運動員,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