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世界上,有幾多人可以持續做同一件事,直至老死?拾村上春樹先生的牙慧,每天做同一件事,就連刮鬍子刀片也有其哲理,所以更何況跑步?而葉倫明前輩,更是鮮有跑至八旬年華的跑者,享齡93歲,於去年年尾逝世。而幾位與葉伯友好的跑友於4月19日,自發地舉辦了<葉倫明紀念盃>,召集有心人於葉伯常練跑的寶雲道跑七公里,而完跑者皆獲葉伯頭像的紀念章一個,看著那慈祥微笑的頭像,心不由得抽搐了……
葉伯於 1949 年乘坐太平輪號從上海前往台灣,太平輪意外沉沒,造成過千人遇難,而葉伯更是海難中約50個生還者之一。及後,葉伯以終生跑步去紀念海難中死去的朋友。
一個擁有堅定信念的人,不但在生前影響眾人,更於死後不斷流傳,信念像內心一棵未種的花。而葉伯的種子灑在我們心上,如果我心的養份足夠,假以時日,開出一朵從來沒有期待會開的花,持續跑步如是、堅毅人生如是。
許多跑友因為葉伯,也豪邁地說:「我也要跑到死為止!」,其實要「跑到死」是一種平衡的藝術,因為許多跑者太愛跑步,拿捏不到什麼是對自己好或不好的跑步習慣,跑得太多而受傷,又如何可以如葉伯跑到八十多歲呢?動輒每次跑20公里或三、四分鐘一公里的人,身體又如何支撐到比賽時有高質素的表現和成績呢?我記得長跑教練常說:「高水平練習和受傷就只差一線」,雖然每個人的「那條線」總是不一樣,但當在高密度訓練中,比賽成績卻遠比從前,或身體亮起警號,我們就要尋求專業意見。
葉伯在我們心上灑了長跑長有的種子,而我們還有許多未跑的路為葉伯延續,八十歲很漫長,熱熾跑者們要愛護自己啊!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