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賞山樂事

【體路專欄】香港醉人的夜景享譽國際,行山徑亦同樣備受推崇——只需短短車程,已能輕鬆到達風景怡人的郊外,就連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亦曾將麥理浩徑列入全球20佳行山徑之一;旅遊雜誌《Lonely Planet》、《 時代周刊 》亞洲版、美國電視台CNN等亦曾推介龍脊、薄扶林水塘道至山頂等多條行山徑,取其難度不高,易達且景致絕佳,比其他海外著名山徑有相對優勢。

登山不留痕!綠色力量環島行現已接受報名

【體路資訊】「綠色力量環島行2022」將會於即日起至2月21日舉行,現已接受報名。因應防疫措施,活動繼續以「線上跑」形式進行及設有「無痕山人大獎」,鼓勵大眾持續實踐「登山不留痕」的習慣。今年特別增設綠色慈善獎予各組別頭三位累積籌款額最高的參加者,多謝大眾一直支持綠色力量的環境教育工作!

港島環島遊挑戰2022 認識 了解 探索香港島

【體路專訊】港島環島徑挑戰2022在周六(1日)至2月6日期間進行,主辦單位希望透過活動鼓勵更多市民透過步行去認識、了解和探索我們的城市。

【體路專欄】秋冬行山 甲溝發炎、生倒甲點算好?

【體路專欄】近日天朗氣清,是行山好季節,但因腳甲問題來求診的病人特別多。這些病人患有甲溝炎或倒生甲(嵌甲),令他們痛不欲生。試想想,腳甲箝入皮膚有多痛。如果同時發炎(甲溝炎),腳趾更會紅腫脹痛,甚至含膿。病情至此,很多病人都痛到要求立即做手術放膿,或有一些病人需要切除已病變和扭曲的腳甲,矯正甲型,以防腳甲再度倒生。

【體路專欄】秋天行山要注意|髖關節易勞損 行山要小心

【體路專欄】70歲的鍾女士(化名)一向熱愛步行,行山更是她與友人相聚談天的最佳活動,疫情期間至少每周一次。可是她發現近一、兩年,行山時總覺得腹股溝部位隱隱作痛,而這痛楚是深層的。情況愈來愈轉差,莫説行山上斜時難以抬腿,就連散步都感到力不從心,行動力大減令她鬱鬱寡歡。

【體路專欄】行山跑步 小心膝頭四面受敵

【體路專欄】東京奧運香港隊大豐收,亦掀起不少香港市民運動的雄心。最直接和簡單的運動莫過於行山和跑步。不過,平時少運動,肌力不足,筋腱僵硬,欠缺熱身,小心自己的膝頭因此而四面受敵,引起各類痛症,加速膝關節勞損。

香港超馬運動員黃浩輝網誌:行山負責任 山野不留痕

【運動員網誌】疫情期間,實體賽事停辦,但取而代之的虛擬跑似乎並沒有慢下來,加上少了外遊的機會,許多人都轉到郊外;明顯大眾對保持郊野清潔的意識有所提升,但原來想要保存原有風景地貌,還有更多地方要注意。

越野跑教練分享上山心得:水帶逾2公升會變負擔

【體路專訊】香港首個大型網上策略行山賽「香港百峯行2021」將於6月12日至7月11日舉行,為了讓參賽者在安全的情況下參賽,大會在賽前請來專業越野跑及體能教練陸卓廷講解攀升的技巧,並提醒行山「新手」一些應注意的事項。

全港首個大型網上行山賽  曹星如挑戰8,848珠穆朗瑪峰高度

【體路專訊】全港首個大型網上策略行山賽—「香港百峯行2021」將於6月12至7月11日期間舉行,擔任活動大使的香港「拳王」曹星如(Rex)將會挑戰8,848米高的珠穆朗瑪峰高度,即大約攀越9.2個大帽山,足見其決心與鬥志。

香港超馬運動員黃浩輝網誌:Great Traverse Hong Kong 2(下)- 愈見得多、知得愈少

【運動員網誌】香港 101-200 高山,高度 263-399 米,分佈港九新界,以及南丫島與赤柱對開海域的螺洲。

【體路專欄】疫症行山潮  三大常見痛症如何拆解?

【體路專欄】新冠肺炎疫症持續,行山成為疫潮中熱門活動。我自己亦熱愛行山,參加毅行者21年。作為骨科專科醫生,眼見不少行山人士種種痛症,常見症狀如下,大家務必留意。

【JUNIOR TRAVEL】呼吸新鮮空氣 站上巨龍之嶺

【體路 X Junior】城市人在石屎森林生活慣了,會想起山野的自由。港島區有座在香港行山界人氣高企的龍脊,它曾被外國媒體評為亞洲最佳市區遠足徑,每逢假日,人人爭相上來呼吸一片新鮮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