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疫症行山潮  三大常見痛症如何拆解?



沙惠良,體路專欄,行山

【體路專欄】新冠肺炎疫症持續,行山成為疫潮中熱門活動。我自己亦熱愛行山,參加毅行者21年。作為骨科專科醫生,眼見不少行山人士種種痛症,常見症狀如下,大家務必留意。

(1)膝頭外側痛如刀割
上下山最常運用到大腿四頭肌,但行得太耐,四頭肌乏力,就會動用膝部外側的肌肉,令大腿外側的髂脛束(連接髖關節與膝關節的纖維束)勞損,引發「骼脛束磨擦綜合症」。痛楚如刀割,但未必會於行山時出現,往往受傷而不自知,待行山後2至4日,開始愈來愈痛,上下樓梯時每當膝頭屈曲,便會觸發痛點。由於痛楚非常,不少人更誤以為自己骨折或或軟組織受傷。不要以為行山新丁才會患上此症,老手都有機會受傷,我見過不少狀態好fit的年輕人都曾因行得太急而傷及骼脛束,因此行山必須量力而為。

解救招:如患上此症,應該立即求醫,使用冰敷、按摩、物理治療等方法舒緩痛楚;每日隔數小時拉筋10分鐘;平時應避免再行斜路或樓梯;如有需要,下樓梯時可側身行、痛腳保持伸直,能減少引發痛楚;大約休息6星期後才再行山。

沙惠良,體路專欄,行山

(2)跨大步、負重物傷腰頸
行山時長期姿勢不正確,也有可能傷及腰頸。因為上斜時貪快、跨大步,令膝頭前傾的幅度大過腰,便需用大量腰力輔助,導致腰部痠痛。如本身有腰痛舊患,或患有椎間盤突出,亦有機會令病情惡化。另外,行山時都會肩負重物,容易導致肩膊或腰痛。

解救招:行山姿勢好重要,必須時常保持腰背挺直,重心不要前傾或後傾。亦最好選擇有背架、腰封設計的背包,以助背部支撑。

(3)著錯鞋至足底筋膜炎
選行山鞋亦大有學問,很多人認為行山Boot能提供最高保護,不過未必人人合用,亦有可能因為行山Boot太硬和太重,未能適應而愈行愈疲累,更甚者可能誘發足底筋膜炎。主因是患者本身腳板筋膜硬,不夠彈性,行山前又沒有充足熱身拉筋。筋膜發炎時,走路時像被針刺般,舉步維艱。

解救招:其實行山鞋最緊要夠彈性、厚度適中,尤其能夠保護足弓、腳跟位置。如鞋較為軟身,着重吸震,患筋膜炎的風險便可降低。


沙惠良,體路專欄,行山

作者:沙惠良(骨科顧問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