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毫無疑問,隨著社交媒體的日益熾熱,對球員及領隊的心理影響只會愈來愈大。 從心理學角度,球會同儕、媒體、朋友、家庭以致全球各地球迷的認可,統稱為「社群接納」(social acceptance),在在影響一名領隊或球員的表現與發揮,甚至最終判定去留生死。
Nathanyung
最後階段入球的心理
【體路專欄】本週英超最熱話題,必定包括泰利的98分鐘入球。 筆者作為車迷,其實曾兩度放棄觀看賽事。第一次,在愛華頓領先2:0後有點氣餒走去洗澡,出來後發現車仔閃電追平;第二次是補時一分鐘被攻破大門,落後2:3,我按了電視遙控的關機鈕。殊不知峰迴路轉,車仔檢回一分也保住了軒迪克入主後的不敗記錄。故此,筆者自我檢討個人是不太合格的車迷,在本年度球季累積而來的失望構成了對球隊信心的削弱,不相信逆境波、不相信能追平;關機背後其實是對球隊鬥心投上不信任的一票。
領隊的一念天堂……與地獄
【體路專欄】關心足球的朋友每天都愛追看足球新聞。而筆者的感覺是,歐洲傳媒愈來愈喜歡報導領隊的言論,尤以英國傳媒為甚。除了這兩年佳句泛濫的摩連奴外,連雲加、柏歷堅尼到剛抵英超不久的高普,也因傳媒的「努力」而變得好像說話多多。然而,由本季英超開鑼,以摩佬為首帶動,整個足球圈都被領隊一些較傾向負面的言論主導,這實在不是好事。
李城奪冠 車仔護級
【體路專欄】若要您去押注,您會認為在本屆英超球季結束前,究竟是李斯特城爭標的機會大一些,還是車路士需要打護級戰的機會大一點?
24歲馬迪險些被收山!換作是您,忍唔忍到?
【體路專欄】車路士主場迎戰般尼一役,馬迪被粗暴侵犯後失控領紅牌的事件,頗受各界人仕關注。 討論重點主要為: 1) 球證執法水平:球證在目擊事件過程的前題下,英國足總拒絕推翻判決。在場上,球證判決的權威受到極大的保護,這是在公平競技的前題下實在必須要捍衞的。然而,在眾目睽睽,而球證處於極佳視野的情況下,粗野施展”收山腳”的班尼斯連黃牌都冇,但險兒斷腳的馬迪卻罕有失控地推跌班尼斯而獲得紅牌直接出場,兼要坐三場波監,直接威脅到車路士爭奪聯賽盃及聯賽領前的優勢。球證權威不容侵犯,但本場球證對接二連三的粗野行為視若無睹的情況,令多位球壇名宿、領隊及評論員難以噤聲,齊齊為英超球證質素大表憂慮。 2) 從心理角度,賽場上球員的侵犯行為 (aggression) 再度惹起關注。與蘇亞雷斯的多番咬人事件略有不同,粗野攔截與襲擊行為可直接摧毁一名球員的職員生涯;再說得白點,是於一秒之間粉碎一名職員球員的前途,差不多等如”攞佢命”。班尼斯能於一場賽事中施展兩次”收山腳”,筆者很認同摩連奴的表達:”你是否能夠以運動員來稱呼這位人仕?” 馬迪事業如日方中,只有24歲。慶幸的是班尼斯兩次襲擊的對象也是健壯如牛的鐵漢,伊雲奴域與馬迪,若然是奧斯卡或夏薩特就可能導致悲劇的發生。故此,以運動心理的角度,個別的事件可能對部份英超球員構成或多或少的心理記憶,及進一步被加工的思維,而導致日後於賽場上產生對表現(performance)的障礙及能力上的干擾(disturbance)。當然,馬迪本次事件的失控表現,令他成為被心理專家首要關注的對象。 3) 球會與領隊的角度,足總對運動員的保護並不足夠,而這也導致在聯賽競爭的投入上打了折扣。曼城的薪資上限問題一直備受責難,再加上球證執法上的可能偏頗(以足球運動來說,我們永遠可以站在客觀分析位置;但若以心理或人性角度,運動心理工作者不能不考慮主觀感受甚或領隊有意無意的心理戰的運用),令所牽涉球隊可說產生更多本以為不必要的變數。球證的偏頗難以被客觀證實,然而心理上這其實是難以避免的。球證不是機器,不論多專業的球證也有其獨一無二的感知 (perception),而感覺和認知所產生的思維,到最終電光火石一刻的判決行為,也無可避免受到外界訊息所影響。例如,個別領隊或名宿的言論、個別球員如插水行為或侵犯行為的慣性、個別賽事的重要性和歷史痕跡等等。 作為運動心理工作者,我關注外在或環境因素為運動員帶來的影響,及如何在可控因素上專注發揮運動表現。 而作為一名球迷,現階段我只希望班尼斯及其他好此道者能收歛暴行,馬迪可以繼續在場上踢出精彩足球。 圖:網上圖片
堅持就會成功?
堅持就會成功? 是費蘭度托利斯,令我想要寫這篇文章的。 但其實對於「堅持」,是一直想要表達一些東西。
忘了, 忘不了(二) -失敗, 與父子之間
【體路專欄】體育運動作為普遍生活環節(general living activites)中,其中一個與別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一個極短而規範的時間內,勝負鮮明而具體。至少大部份體育項目如是,例如足球,比數決定成王敗寇。您可能認為荷蘭值得一個決賽名額,但您的那一份”感情”和想法,並不會導致您付諸任何行動,例如走到球證面前理論,或寫信到國際足協去反對賽果。您會嗎?
忘了,忘不了-巴西世界盃的心理迴盪
【體路專欄】巴西世界盃熱潮已過,在六七月期間那些大小熱烈討論以致理性數據分析,早已忘了大半。若要問還記得什麼,可能有人會記得巴西恥辱式大敗、西班牙王朝沒落、007的踴起、英軍依然無法抬頭、德軍科學化團隊足球、雲高爾的出色領軍挾著對曼聯谷底反彈的期待……回憶,有正有負。足球運動的精采之處不正是這樣嗎?好多故事,能反映人生。
心戰馬拉松系列(二)馬拉松的心理備戰﹣管理內在批評
【體路專欄】無論您是參加10K、半馬還是全馬拉松,難度都不在路程的長短本身,而是在於你生理和心理的準備,與該賽事的需求之間,有多大距離。 這裡強調的心理備戰,並不能取代體能上的備戰,但基於身心彼此有極緊密而相輔相成的關係,忽略心理備戰往往令所花的努力功虧一簣。生理上的充份準備帶來心理上的力量,而強實的心理能量又是生理有效發揮的必要條件。而更重要的,備戰的心理質素會左右自我效能感,亦即是對自身能力的認知。對自己身體認知不足,令運動員常過於高估自己能力而導致目標失敗甚至受傷的個案經常發生;然而另一邊廂,基於對心理的認識不足,又令運動員往往低估了自己的潛力,未能讓最好的表現發揮出來。其實,我們遠比自己想像中的強大!
心戰馬拉松系列(一) 跑馬拉松,關心理啥事?
作為長跑者的巔峰考驗,馬拉松在體力和身體機能方面,是極度高負荷的;這從馬拉松起源的那名宣告希臘勝利的傳訊兵在跑畢全程後氣絕身亡的傳說,就可想而知任務的艱巨! 所以,跑步發燒友都關注裝備。當有了最好的跑鞋和心跳血壓計等等,就專心操練體能。我們都很明白,在身體機能上包括肌肉力量、心肺功能等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雖然靠日積月累的苦功去獲得的。然而我們卻很少注意到,擅於長跑的專家每天所鍛煉的,有很大的一部份是在心理上的功夫。有看過村上春樹跑步自傳的讀者就必定有一定領會。 關於心理,愈來愈多人體會到其對長跑的「作用」和影響,更多人會稱之為「意志力」與「毅力」,那究竟生理與心理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Running is 90% mental(跑步九成靠心理),這句說話在西方運動界是很普遍的概念。 跑步,每一刻也是抗逆的過程,每一刻也是在挑戰和適應不舒適甚至痛苦的感覺。 從生物學基礎來說,神經系統傳遞痛苦訊號是要叫人停止行為或以行動抽離處境,好讓人回復舒適狀態。然而,主動迎向痛苦作為一種自我挑戰甚或獲取其他利益的媒介時,這就必定是在心理層面的高級操作。擅於長跑的人,心理靱力(mental toughness)都異常強大,因為他不單止要在身體各部份不斷在叫停的情況下不為所動,甚至要持續對雙腿進行游說,讓它們願意繼續為您服務。 心理在長跑中的角色,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s)﹣例如,作為參賽者,究竟是基於什麼原因去報名?這一個或多個的原因會帶來您在練習、備戰與出賽到終結的整個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同心理活動與過程;而這些心理活動與過程直接影響您的信念、態度與行為,所導致出來的能力與成績就是我們所稱的心理因素。很多受傷及身體不適的個案,也與心理準備不足有關,例如基於羊群心理湊熱鬧以致低估了賽前應有準備、訂立了不現實目標而強求結果等等。 2)心理質素(mental qualities)﹣質素有部份是先天的,但更多的是後天培養的。其實,每一天在跑道上的操練,不只在練身體,還是在練心理。在運動過程中,身體每天的狀況也會有或多或小的變化,而外在環境所帶來的變數,不論是天氣的變故還是路面的碎石、一陣的冷風以致身旁摔倒的跑友,所帶來的不可控因素往往不是我們能預期的。在面對千變萬化來自裡裡外外的挑戰,跑手所需要的堅持力(perseverance)及回彈力(resilience)便造就質素的高低、成敗的分野。 3)心理技巧(mental…
誰最偉大與不朽? -占士、高比及米高佐敦的影響力
運動對一個人所帶來的改變,可以是非常巨大的。 透過運動和競賽的參與,有人可以從頽廢的人生扭轉過來、有人可以在頑疾中痊癒、有人從失敗者的身份重新來過而獲得成功、有人修補了長期千瘡百孔的人際關係……
體態決定比賽質素
我們能夠從一名運動員準備比賽前的“體態”,去獲得他最終表現質素的綫索。 人類身體的姿態是外顯行為的一部份。如何站、坐、頭臚及膊頭位置、面部表情等,和其他外顯行為一樣都是大腦心智活動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