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從事體育的人,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崗位及角色,朝甚麼方向追求、怎樣實踐,端視乎個人的稟賦、性格及修養,有人是天生的運動員,卻擔當不到教練的角色,有人是教練的人才,運動卻不一定出色。
本人既不是甚麼優秀的運動員,也不是甚麼出色的教練,只是憑著對體育的熱情,在體育這個世界中,參與實踐、思考探索,爾來三十年有多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在體育對人生的造就及啟發此一課題上,學習與思考,猶如一幣之兩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多年前在教育學院進修時,修讀了黃志德先生的「體育的哲學探究」課程 (Philosophic Inquiry of Physical Education),令本人深受啟發,獲益良多。翻看當年的筆記,那時在課堂中研討過的課題,包括哲學的性質、教育的概念、體育的概念及模式、體育精神、體育與美學及公民教育等等,這些課題,以時下一些青年人的潮流觀之,可謂有些「堅離地」;然而,這些所謂「堅離地」的思想及概念,正正是深深地影響著一個人、一群人、甚或是一個地區或民族或國家,對體育抱持怎麼樣的態度的深層次原因。
孫中山先生認為「思想產生信仰,信仰產生力量。」是故革命當由改變人心開始;同理,體育背後的思想及信念,才是堅持體育的力量來源,這對於競賽中的成敗得失,尤為重要。
近日,筆者負責行政工作的男子籃球隊,在最後一場的學界分區比賽中,僅以一分落敗,隊員的心情,猶如從天堂墮至地獄般的痛苦,教練亦於賽後,一度陷於自責、抱歉及懊惱的情緒低谷中,良久未能平復。
看見這般景況,我便跟教練分享了一句邱吉爾 (Winston Churchill) 的格言:
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
這是哲學的安慰,不一定帶來一些即時的心理效果,卻可以在漫長的教練生涯中,產生鉅大的力量。
對成敗得失進行深切的思考,其實就是一個哲學的過程;當然,體育的哲學,不局限於對勝負的思考,其他很多的問題,也有其探究的需要。但是,作為體育的其中一個重要的本質,思考怎樣從運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絕對是一個恆常議題 (香港通識科的用語)。
筆者在此分享一個想法,就是不要對成敗得失思考得太多,這其實亦是一個思考得來的結果。曾經在猶太集中營中,歷劫重生的著名心理精神科大師 Viktor E. Frankl,在其膾炙人口的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中譯本 《向生命說Yes》) 一書中,對成功有這樣的看法:
『不要一心只想著要成功,你越是想要成功,並以此為目標的,就越容易錯失目標。因為,成功就像幸福,不是追求就能獲得;那是自然發生的事,唯有為了比自己更重要的目標全心付出時,才會產生這不經意的效應,又或是屈服於自身以外的人才能附帶產生這種結果。只要你放手去做,不在意成就,自然就能獲得幸福,就跟成功一樣。我希望你們聆聽良心的指示,盡己所能把事做好。然後你就會發現,假以時日成功就會因為你忘了去想而隨之出現。我說是假以時日!』
體育的成就,都是要假以時日的!
對體育懷抱著一份哲者的情懷,是體育人應當具備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