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心理學淺談(1):諗多咗?



【體路專欄】由於在香港體育學院的運動心理中心任職,筆者不時會被派往不同精英項目的隊伍中,提供支援和心理咨詢服務。落筆之時,筆者就正在美國拉斯維家斯舉行、四年一度的世界保齡球錦標賽中,為香港保齡球隊提供臨場支援。就讓筆者透過分享當中跟運動員的對話,來解釋一些運動心理中常見的話題吧。

攝於世界保齡球錦標賽2017

有一個球手跟我說其「手風不順」,在比賽期間找不到感覺,覺得自己有點急。嘗試作出調整,但沒有太大起色。之後甚至覺得各方面都好像不對勁,故嘗試在步速、出手及站立位置上調校,但依然無補於事。一直想找出問題所在,卻越想越亂,感到十分沮喪。其後更因為得知有球手出手時,腳踏出界被罰,而再格外小心。

結果,這位運動員的動作變得更不自然。先不討論「手風」或「打球感覺」這些概念的科學性,但類似情況的確不時發生。打得不好可以出於很多不同原因,而且每一球的問題都可以不同。從運動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關注點或會放在中後期,「不斷想找尋原因,而越想越亂」所帶來的問題。這是較典型的過度分析(Over-analysis/Paralysis by analysis)。球手的動作基本上已達至自動化階段(automaticity stage),太多的分析或內在專注(internal focus)會影響其自然流暢的效果。

運動心理學家多年來研究choking現象(形容運動員在壓力下的失準表現),而過度分析及專注失衡均是可能成因之一(Hill, Hanton, Matthews, & Fleming, 2010)。研究提議心理技能,如:「腹式呼吸放鬆」、「表像」及「正面的自我談話」有一定的幫助。

將集中力從內轉至外,如:「出球線道或位置」也有助從新調整(Wulf, McNeven, & Shea, 2001)。前線經驗讓筆者體會對未解決困難的接受度,以及當下的專注,均有助運動員面對混亂的情況,畢竟,某球手出界犯規跟你出界的機率沒有直接關係,而且比賽還是要繼續的,是否可以先集中眼前一球?

作為運動心理學家,筆者的任務是協助教練,讓運動員提昇表現。在比賽時,情況許可下,筆者會配合教練跟運動員互動交流,適時了解情況再提出建議。在日常訓練時,有進行運動心理技巧練習的運動員,較能有效地面對不同的逆境。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HKSSEP)作為本地唯一的專業學會,致力推廣具科學論証的運動心理知識及結合應用經驗,亦希望成為學術及前線同行的溝通平台,共同發展運動心理專業。HKSSEP由在本地大學中從事科研的運動心理學學者,及在不同前線機構(如:香港體育學院)的運動心理專家成立及主理。今後我們希望透過體路的平台,繼續跟廣大讀者交流,歡迎在我們的Facebook專頁留言。

 

作者:李軒宇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主席
應用心理學博士, 註冊心理學家(澳洲及香港心理學會)

參考文獻 
Hill, N. M., Hanton, S., Matthews, N., & Fleming, S. (2010). Choking in sport: A review.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3, 24-39.

Wulf, G., McNeven, N., & Shea, C. H. (2001). The automaticity of complex motor skill learning as a function of attentional focu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54(4), 1143-1154.

盧綽蘅 (2014). 運動心理學知多啲. 運動版圖, 71,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