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心理學淺談(44):奧運會前的信心



【體路專欄】信心,作為一個心理學的概念及實踐,我們有責任在當下深究。在離東京奧運會開幕還有一個半月的時間裡,我們運動員的信心是什麼?

01 信心的兩個維度

我們可把信心分為兩個維度(Grant, 2021):對自己的信心和對自己工具的信心。

完成奧運會任務的能力當然是指爭奪奧運會獎牌的實力,而這兒所說的完成奧運會任務的工具並非指運動器材,而是指在這最後階段裡,用來塑造、調整運動員能力表現的方法與手段。

我們的能力和調整能力表現的方法如下圖所示。

而信心的這兩個維度之間又是什麼關係?

Grant的觀點是若一個人認為自己能力超強,對工具也確信無疑,他/她則有可能陷入「盲目自大」;而一個人堅信自己的能力,但同時認為工具需要進一步地修正與探索,他/她則是「既自信,又謙虛」。我很贊同Grant的看法,自信是因為運動員的能力是長期刻意練習形成的,謙虛是因為認識到工具都是動態並處於演化中的。我們不太會期望能力在最後兩個半月裡再有大的長進,但在這個時間段裡對工具的把握則完全有可能產生質的提升。

我想奧運會前各種模擬比賽/考核本質上都是對工具的檢驗。

02 區分「心態」與「塑造/調整心態的工具」

作為心理專業人員,我們下面重點來探討一下心態方面的能力,以及塑造/調整心態的工具。不同的運動項目對心態能力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我在此僅以射擊專案作為例子。

射擊比賽中的心態能力由對比賽的態度和要求組成,具體的態度和要求如上圖所示,本文不展開敘述。

一個運動員相信自己能夠在比賽中呈現這種心態,就代表了對自己的信心,而幫助運動員塑造/調整這種心態的常用工具包括比賽方案、單發行為程序,心理技能,正念接納等。

回到前面的問題,對自己心態能力和塑造/調整心態的工具這兩種信心的最好組合是「既自信,又謙虛」。

對工具使用的謙虛是因為理解使用過程是動態演化的,比如一個運動員在資格賽時單發行為程序應用得非常好,可進入決賽再使用該程序就會遇到很大挑戰,因為比賽規則,比賽節奏非常不同;又比如打出一顆遠彈時可以馬上正念接納,因為知道結果不可控;可當清楚知道是因為自己過程犯錯導致遠彈時可能就會糾結,因為認為過程是可控的;所以在工具使用上要有不斷修正與探索的「謙虛」。

人生中造成人與人差異的因素有兩個。第一個就是能力,但能力本身並不構成全部的保障。有的人具備極強的能力,卻並不總是能發揮出來,還會失常。要保證能力發揮,就需要第二個因素,就是智慧。這兒所說的智慧是指在重大壓力環境下一個人還是自在自由的,總有辦法來幫助克服困難。用本文的說法,就是有工具可用來嘗試解決難題。

而在奧運會前的最後兩個半月裡,我想訓練中的主要任務並不是發展能力,而是開發智慧,即找到完成奧運會任務最合適的工具。

03 工具介紹

下麵我仍以射擊項目為例。探討在兩種典型困難情境中工具的使用。

第一種情境是在比賽中突發應激情況,包括個人因素(比如計分射一開始就出遠彈、比賽中途感到傷病又犯了、比賽後期感到時間不夠了)和環境因素(比如今天風很亂、射擊館裡物理環境起了變化、比賽突然推遲/中斷)所引發,此時人本能地會產生強烈情緒反應(杏仁核劫持反應)。

處理這種情境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正念訓練中的為情緒命名和貼標籤方法。

通過專門練習和隨機練習,運動員能夠識別例如恐慌、生氣、失控、不耐煩、擔心結果等主要應激反應情緒(比如可以為每一種情緒貼上一種相應的動物標籤),當應激事件發生強烈情緒來襲時立即就覺察到它們並將標籤稱呼出來(「噢,你來了」),這種相當於承認情緒出現的合理性的做法,會讓情緒迅速瓦解。

其背後機理就是啟動掌控理性的大腦前額葉皮層,從而脫離原始杏仁核劫持反應。我們亦可以稱此方法為「一刹那的情緒脫離」,讓人回到一個相對平靜的心理空間。這個方法中體現的智慧是產生「頓悟」,從而解脫自己。

第二種情境就是在整個大賽期間如何有效管理心理能量。

充足的心理能量對於相對是靜態的射擊比賽所需要的專注力和意志力極其重要,但常常有運動員從進入壓力環境(如奧運村、比賽館)時就開始無端消耗心理能量,以致在比賽關鍵時刻出現心理能量耗竭而導致成績表現下降。

通常可使用兩種方法來管理心理能量,我稱之為「打開和關閉」,和「處理微小精神創傷」。

「打開和關閉」是對當前思維內容的選擇,是對特定資訊的關注與回避,例如確定訓練時段與生活時段各自需要打開與關閉的資訊內容、在資格賽之後關閉所有有關比賽思考直到決賽時才打開、前一項賽事與後一項賽事間隔時段的思維內容選擇等。

「處理微小精神創傷」是指不讓微小事件的負面影響積累,及時有效處理大賽期間每一個由微小事件引發的負面想法與情緒,例如飲食起居不盡人意,身邊人或媒體的敏感話題,訓練與比賽安排與自己期望不一致等所引發的想法與情緒。以上兩種方法折射出的智慧是創造「和諧」,讓內心保持有序而乾淨。

04 信心=能力+智慧

在奧運會比賽中,運動員會出現最優競技狀態,也會出現次優競技狀態;前者需要工具保持,後者需要工具調整。

但請記得,並不存在完美無缺的工具。

在這最後的兩個半月裡,做有挑戰的事,保持對自己能力的信心;做開發智慧的事,保持對自己使用工具的謙虛。

参考文献:
Grant, A. (2021). Think Again: The Power of Knowing What You Don’t Know.London: Ebury Publishing.



作者:姒剛彥博士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委員
香港體育學院運動心理中心主任
前國際運動心理學會主席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HKSSEP)作為本地唯一的專業學會,致力推廣具科學論証的運動心理知識及結合應用經驗,亦希望成為學術及前線同行的溝通平台,共同發展運動心理專業。HKSSEP由在本地大學中從事科研的運動心理學學者,及在不同前線機構(如香港體育學院等)的運動心理專家成立及主理。今後我們希望透過體路的平台,繼續跟廣大讀者交流,歡迎在我們的Facebook專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