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OR專欄】周康偉:怎樣在急性期有效處理「拗柴」?



【體路 X Junior】大部分拗柴(足踝扭傷)都是韌帶撕裂。在急性期,視乎受傷程度大概為首1至7天,標準處理會按「PRICE」原則,但臨床上又怎樣有效執行?

保護(Protection):用適當護具或彈性繃帶固定受傷關節,不建議在急性期用沒有彈性的貼布,以免令血液循環受阻。如走路疼痛可用拐杖輔助,減輕受傷韌帶的負荷。絕對不要牽強忍痛走路,會令傷患加劇。

休息(Rest):並非指完全休息,因關節缺乏活動會變得繃緊,令附近肌肉變弱。在沒有疼痛的情況下可活動關節,如坐著時,足踝關節每一小時進行2至3分鐘上下左右及轉圈動作,能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加快復原。在沒有疼痛反應下及情況許可時,可加阻力訓練,保持相關肌肉的力量及其控制能有效保護受傷組織及減少關節的不穩定性,但記緊相對休息仍是需要的。

冰敷(Ice):在急性期當受傷部位有發熱、紅腫及痛;冰敷能降低以上發炎反應。建議冰敷10分鐘以內已足夠,時間過長會令冰敷部位更發紅,理想效果是令受傷部位由紅轉偏白色。如發炎反應偏大,可一日冰敷3至4次。如沒有發熱或發紅情況,便不需要繼續冰敷,純粹腫脹也無需冰敷!

加壓(Compression):合適的加壓是對減少及控制腫脹的最有效方法。使用非黏性彈性繃帶包紮,能在半日內令腫脹明顯減少。腫脹會隨著時間而變化,繃帶包紮法能因應形狀大小加壓,效果比一般護具為佳。

提高(Elevation):在急性期內,盡量減少站立時間,坐下時要把足踝提高, 仰臥時把枕頭放在足踝下,提高受傷部位能加快消腫。

在拗柴急性期處理得當,對日後康復有莫大幫助。在康復期,治療重點是完全回復足踝關節的活動範圍、相關肌肉力量、反應及控制及本體感覺, 不應過於依賴被動式的治療方法!

文:周康偉(資深物理治療師)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22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130間中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並留下 學校、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Kubrick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旺角分店、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於今期開始亦新增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