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心理學淺談(54):性格與運動表現-自我憐憫與正面自我對話



【體路專欄】人的性格是被看作影響一個人心理發展和心理狀態的基本原素,尤其是在經歷人生重要時刻、挑戰和失敗的時候。

根據心理學的五大性格特質(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每個心理特質在面對不同的環境因素和事情時都會有不同的表現。值得一提的是,每個人或運動員都擁有不同程度的五大性格特質,從而會相互影響。這五大性格特質包括,外向型(Extraversion)、神經質型(Neuroticism)、經驗開放型(Openness)、親和型(Agreeableness)和盡責型(Conscientiousness)。

研究顯示(Mihăilescu & Cucui, 2014),在外向型方面得分較低的運動員,亦視為內向型,在失敗中更加活躍,並且由於身體和心理層面的自我控制水平較高,能夠在重大比賽中作出良好的反應和心理調節。同時,運動員往往在盡責型方面得分較高,他們更有可能在行動和訓練方面有良好的紀律性、組織性和計劃性。此外,在運動員中,情緒穩定(神經質得分較低)被認為是很重要的,與那些有情緒不穩定的人相比,情緒穩定的運動員對自己的實力有更高信心,並且能夠輕鬆地從心理挫折中恢復(resilient)。從這裡我們都能看到,性格特質在影響運動員集中注意力(concentration)、生理和心理上的自我控制(self-regulation)、抵抗訓練或比賽後的從身體疲勞中恢復和保持情緒穩定的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提高達到巔峰表現(Peak Performance) 的可能性。

在一個針對曲棍球運動員的研究顯示,盡責型的運動員與正負比賽結果成正相關,換言之,盡責型的運動同常都傾向在比賽中取得入球的分數,但是在阻攻方面卻顯得比較保守。同樣,一個同時兼有盡責型、神經質型和親和型的運動員與積極的曲棍球戰術成負相關,並會影響運動表現 (Conway, 2016)。

作者過去的體路文章其他運動心理學淺談都有提到運動員自我憐憫(又稱自我關懷)的重要性和作用。學術研究更指出盡責型的運動員預示著完美主義的特徵 (Stoeber, Otto, & Dalbert, 2009),而這些運動員更有可能出現較低的自我憐憫能力,負面自我對話和高水平的過分反覆思考(Rumination),並且導致運動成績不佳(Lizmore, Dunn, & Causgrove Dunn, 2017)。 因此,基於自我憐憫衍生的積極自我對話是其中一個舒緩運動員憂慮和賽前緊張的方法。根據相關干預研究方法和成果,作者能總結以下為有效的自我憐憫Self-compassion和積極自我對話(positive self-talk)的方法:

  1. 為運動員提供心理教育課程並要求運動員在課程和訓練期間進行自我憐憫的寫作練習,內容也許與訓練和比賽相關,或與影響運動表現的因素相關,例如:
    • 寫一封含自我憐憫元素的信給自己,並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希望自己用一個怎樣的態度去面對
    • 進行自我憐憫日記:每天或每個星期寫下自己目前在運動中經歷的掙扎,在日記中描述情況和感受,寫下自己是否因這種情況而感到孤立,認為它不應該發生,寫下如何批判自己,並寫下一些善意的話語來回應自己所感到的困難情緒。
  2. 使用自我憐憫公式的自我對話,例如:
    • 在自我對話中包含,接受自己的不足並不加以批判自己;告訴自己【我不是唯一面對這種挑戰的人,我並不孤單】,並在語句裡給予自己安慰、愛和鼓勵。
    • 發覺自己情緒激動的時候,有效使用以下語句【願我接受有進步空間的自己】、【願我能原諒沒能做到最好的自己】、【願我堅強】、【願我有耐心】。

參考文獻:
Mihăilescu, L., & Cucui, A. (2014). Contribution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ality traits in athletes.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127, 302-306.
Conway, B. H. (2016).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athletic performance among elite hockey players. PhD Thesis. Ea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Lizmore, M. R., Dunn, J. G., & Dunn, J. C. (2017). Perfectionistic strivings, perfectionistic concerns, and reactions to poor personal performances among intercollegiate athletes.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33, 75-84.
Stoeber, J., Otto, K., & Dalbert, C. (2009). Perfectionism and the Big Five: Conscientiousness predicts longitudinal increases in self-oriented perfectionism.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47(4), 363-368.


文:黃茗瑜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運動,體育及健康學系博士(運動及健康心理學)
前香港游泳隊精英運動員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HKSSEP)作為本地唯一的專業學會,致力推廣具科學論証的運動心理知識及結合應用經驗,亦希望成為學術及前線同行的溝通平台,共同發展運動心理專業。HKSSEP由在本地大學中從事科研的運動心理學學者,及在不同前線機構(如香港體育學院等)的運動心理專家成立及主理。今後我們希望透過體路的平台,繼續跟廣大讀者交流,歡迎在我們的Facebook專頁留言。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