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醉人馬拉松



【體路專欄】不少人視酒精為運動剋星,有跑手為免影響表現,在賽季或訓練期間都會滴酒不沾。早幾年香港曾計劃舉辦啤酒跑,但由於反對聲音四起,醫學界指出邊跑邊飲酒對健康造成危險,最終取消向跑手提供啤酒。酒精對運動員孰好孰壞仍爭議不斷,但可以肯定的是,酒精是不少跑者的朋友。

邊跑邊「酒」

提到跑步與飲酒,不得不提法國波爾多梅鐸馬拉松 (Medoc Marathon),小弟有幸在二零一五年參加,當年有逾八千五百位跑手,全程四十二公里,途經約六十個酒莊,如著名的一級酒莊Lafite、Latour、Mouton,其中二十個酒莊更提供紅酒給參賽者輕嚐,甚至贈送整枝紅酒。美酒以外,大會亦供應鵝肝、芝士、生蠔、燒牛肉等奢華「補給」。這場「嘉年華」除了考驗跑者的耐力,更要維持抗誘力,難怪官網諧趣地聲明︰「追求打破記錄者,請回!」

除了具接近四十年歷史的梅鐸馬拉松之外,世界各地亦有不少「醉人」的馬拉松,例如:英國的Bacchus Marathon,由英格蘭最大的葡萄園 Denbies Wine Estate作爲起點和終點,賽道亦設有葡萄酒站予選手享用;而美國波士頓啤酒廠Harpoon每年都會舉辦一次五英里慈善馬拉松,為漸凍人症研究籌集資金,跑過終點後亦可參加啤酒派對,作為賽後的happy hour。

醉翁之意不在酒

日本文學家村上春樹是跑步達人,亦是一名威士忌迷。早於一九七四年,他與太太新婚後開了一間名為「Peter-cat」的酒吧,並在店内結合他兩大摯愛:爵士樂與酒。他的名著《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提到,曾攜妻到蘇格蘭威士忌聖地Islay Island,嚐遍島上七家酒廠出品的Single Malt Whisky,並為此列出排名,但他始終鍾情日本威士忌的細膩口感。

跑友Gilbert Mo送贈James Suckling評為100分的智利紅酒Clos Apalta。
公關勁人Philip Ho特意在Palmer酒樽上,印上小弟完成100馬的「嘜頭」。

至於香港跑界中,作為名古屋馬拉松首名香港「禮服男」呂偉強(Dennis)同樣是愛酒之士,偏好啤酒、清酒和白酒。PB(個人最佳成績) 2:47的他坦言賽前飲酒會影響表現,但賽後則愛與跑友把酒言歡。會計師樓老闆黄銘偉(Rayson)除了是百馬達人,亦喜愛美酒佳餚,二零零二年出產的法國香檳Salon更是他的心頭好。他認為酒精對業餘跑手影響有限,每週都會飲三至四次酒,但在賽前一週則會控制飲量。而「全城街馬」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梁百行 (Andes)就比較「博愛」,啤酒、餐酒、威士忌、白蘭地都是他的favourites。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於令人享受的氣氛。小弟並非職業跑手,四十二公里的全馬確實既漫長又煎熬,所以在跑後不時與跑友小酌幾杯,無論是紅酒、香檳,抑或威士忌 (尤其山崎、響、Macallan)我都like。去年完成人生第一百場馬拉松後,於慶功宴上與跑友歡聚,少不了美酒助興,一下碰杯好比千言萬語的祝賀,相信這就是酒精的魔力。

身邊的好友更為美酒賦予紀念意義,我的跑「馬」伯樂楊子江,特意贈我一支二零零二年的香檳Louis Roederer,紀念我2002年入坑;另一熱血跑友Gilbert Mo除了安排餐廳晚宴,亦送贈James Suckling評為一百分的智利紅酒Clos Apalta,心思滿分;至於公關達人Philip Ho則為我準備一枝Bordeaux二零零九年的Palmer,並在酒樽上印上小弟完成一百馬的「嘜頭」,酒樽比酒更為珍貴!

品酒的紀律

飲酒是一件樂事,適量的話對身體也有益處,不過最重要是何謂適度?根據美國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定義,男性成年人每天不多於兩杯,女性則不多於一杯;而一「杯」的定義是啤酒12安士、葡萄酒5安士、 40度以上的 烈酒1.5安士等,按酒精濃度遞減。

社會近年亦提倡drink less but drink better,傾向追求酒質、而非酒量。凡事物極必反,適可而止的酒精才能帶來無限的享受。

文:張樹槐  達人傳訊董事總經理
(本文曾於信報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