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基於支援港隊,永倫,福建,遊協及超敏會的經驗上,在籃球支援體系,我認為香港的支援水平,絕對不亞於世界其他地方。
有幸隨團為五月中旬南韓仁川的『東亞籃球錦標賽』的隨團物理治療師,跟南韓,日本及中華台北的隨行人員交流觀摩後,我確信香港絕對可以提供世界級的支援系統。跟日本及韓國比較, 不論人才, 知識, 材資及 protocol 上,大家絕對有共同語言,也守著同一個標準。分別最大, 就是人手配置以及延伸支援。
- 人手配置: 今次有幸受籃總任命,非常榮幸,假若可以與日韓一樣, 多配置一名 trainer 及 equipment manager,一定可以更有效發揮。例如日本隊的隨團人員,除名單上的醫生及trainer 外,還配備了一位物理治療師。當中的醫生及 trainer,更加是日本籃總的全職職員,對球隊及球員有相當充份的了解,由傷患史以至營養劑配方,都是他們的管理範圍。
- 延伸支援:隨團支援,假若可以延伸至賽前訓練及與其球隊隊醫『交更』,更為完善。國家代表隊通常由不同球會的教練團及球員組成;以香港隊為例,就是永倫,南華,福建及飛鷹。筆者本身是永倫和福建的『隊醫』,對他們的球員當然會詳盡了解。然而南華及飛鷹球員的資訊,因為未有『交更』機制下,都依靠到埗後的問診和檢查,才有初步掌握。
日本隊的隊醫可以向各球會查詢球員的狀況以及傷患史;拒絕提供資料,等同放棄該球員於國家隊的位置。整個延伸支援系統中,盡是各項的守則和規格,確保向國家隊申報的資料,不會成為其他競爭球隊的情報。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