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上次拙文一出,得到各位支持之餘, 有項目總會向我們查有『長期觀察,長期計劃 和 長期治療』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 / planning / treatment)的細節. 整理資料期間,我覺得這亦會是一個相當有趣的題目, 希望在《體路》與大家分享。
我們設立運動支援方案,會以 “NCAA Sports Medical Handbook” (NCAA 即是 The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全美大學運動員協會) 為基準。我們也會參考奧委會醫療委員會 (IOC Medical Commision), FIM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ports Medicine) 以及其他不斷更新的規章。有一個規章作為範本, 對建立完善的支援體系最為重要。
在 NCAA 規章中最為特別之處, 就是它完善的傷患巡邏系統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 ISS) 和運動傷害防護員 (Athletic Trainer) 的制度。NCAA 的 ISS,記錄了絕大部份 NCAA 項目中訓練及賽事中的傷患數據,是現今醫學中規模最大最有系統的 ISS。而三十多年來為運動員檢查及紀錄的人員, 就是運動傷害防護員。我們採用 NCAA 規格時,首要考慮就是運動傷害防護員的能力。幸而我們有一班優秀的 Trainer 之外,中大運動醫學也有推出 Clinical Sports Trainer 課程,可以大大減輕人才問題。(我們也剛從澳洲引進了 Rehab Trainer 課程)
長期觀察
有了 ISS 的基準。我們可以為運動員和運動團隊長期作一個傷患分析。 ISS 中有不少數據和統計。當中最常用的是『傷患次數 / 運動時數比例』 Injury / Exposure Ratio (A/E Ratio)。 每個項目訓練和賽時中,都會有不同的 A/E Ratio。以運動員和運動團隊的數據 跟 ISS 的基準作比較,再以和運動團隊不同季度和時期的數據比較,可以得到很多有用資訊。
這些資訊, 不但可以作為設定傷害防護的基準,更加是教練團隊執行戰術和打法 (Play style) 時的一項考量因素。
長期計劃
計劃賽季時, 隊醫必需就不同賽事安排和訓練週期提出專業意見。以籃球為例,訓練密度太集中,受傷風險會大副提昇;訓練週期中加入賽事 (例如友誼賽),受傷風險反而會大大降低。而訓練的受傷風險較比賽的受傷風險為高,所以訓練時的保護方案比競賽時的保護方案其實更為重要。所以運動傷害防護員在籃球訓練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當賽季中夾雜著國外賽事,安排會更為複雜。個人項目中,這些安排往往主宰著整季的成績。總之這些安排,是一整季甚至跨季度的長期計劃,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長期治療
休季或賽季也好,長期治療是最後的把關。受傷時得到適時的治療,對運動生涯非常重要。在這個立場上,我反而想說說『主治治療師制度』。
『主治治療師制度』
這個制度,是職業競賽中必然存在的一環。當運動員受傷時,必須到團隊指定的『主治治療師』處檢查確診。『主治治療師』會就臨床檢查結果,將運動員安排入 健康名單 Fit List / 觀察名單Watch List / 傷患名單 Injury List 中,再為其訓練,比賽及治療方案作不同安排。為表公正,傷患表格 Injury List 會以一聯三份形式,治療師,教練及運動員各持一份。主治治療師會為運動員提供合適的治療及轉介。
大家看來可能覺得太複雜,甚至有點無謂。然而當考慮到傷患情況跟團隊目標,甚至運動員自身的前途的密切關係,公開公正就是對三方最大的保障。這份傷患史,也會跟著運動員,甚至轉到不同球會,成為運動員的 portfolio。
當運動員希望選擇主治治療師以外的治療師或治療方式,他/她必須先徵詢主治治療師的意見;過了主治治療師一關後,又要得到教練和領隊的同意,才可以正式出外就診。這是確保公正之餘,更加可以保護運動員的運動生涯;畢竟藥石亂投的後果可以相當嚴重。
在英國有一個業界慣例, 當治療師在執業診所發現其他治療師主治團隊的運動員掛診,他/她會直接向運動員查明授權狀況,亦會致電向主治治療師查詢。 這是專業禮儀之餘,更加可以確保專業資訊互通,為運動員提供最好方案。
在香港,要執行『主治治療師制度』還是非常困難,我們拒絕了未經授權的外隊運動員掛診之餘,也見到不少運動員出外尋醫,而外診治療師也沒有實行通報機制,結果『長期觀察,長期計劃和長期治療』就不能貫切實行。畢竟要實行一個制度, 總要有先行者,診所生意可能會少了,不過這是我們尊重『主治治療師制度』的承擔。 希望各位管理人員, 運動員和物理治療師明白我們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