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心理學淺談(16):精英運動員心理健康風險(1)



網上圖片

【體路專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知、情感、行為和人格完整協調,能順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1. 運動員的風險

先拋開爭論不休的應該使用傳統的精神病理學「適應標準」,還是21世紀以來積極心理學宣導的「發展標準」來評價心理健康的問題,精英運動員人群由於其超強度訓練負荷、持續的競賽壓力、極大的受傷概率以及不確定的生涯終止/轉折等多維度應激因素,要實實在在地比非運動員人群承受額外的心理健康風險。

  1. 國際奧委會的干預

國際奧委會(IOC)的重大責任,不僅僅是推動奧林匹克運動發展,更需要體現在保護運動員的身心健康上。面對近年來世界各地對運動員心理症狀/障礙愈來愈多的報導和批評,使得IOC高度關注這一重要且急迫的問題。謹慎的IOC依然遵循著傳統的思維模式,尋求與醫學界的合作。經過民間自下而上的推動及兩年的籌畫,IOC終於與世界精神病學學會攜手於2018年11月11-12日在IOC洛桑總部舉行「IOC關於精英運動員心理疾病共識會議」。這是IOC官方第一次全面正視全世界精英運動員的心理健康/疾病問題,具有歷史意義。IOC副主席Erdener博士和IOC醫學及科學委員會主任Budgett博士等要人參與了會議。兩天會議主要討論了三方面內容(Zhu,2018)

[1] 精英運動員心理健康症狀與障礙的一般性流行現狀(也涉及診斷標準問題);

[2] 精英運動員心理健康症狀與障礙管理的常用方法(如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

[3] 精英運動員特定心理健康症狀與障礙(如傷後抑鬱症、雙相障礙、自殺傾向等)。

所有報告者均為世界精神病學學會的與會代表,主要是來自歐美大學裡的精神病學專家。此次IOC共識會議的顯性成果是出版一份IOC共識聲明,它將於2019年6月在影響因數為7.8的「英國運動醫學雜誌」上發表。而我們更希望看到的則是IOC導向之下對世界各地業界產生的重大隱性影響。會有嗎?IOC不夠接地氣的表現之一便是沒有想到(或不想)邀請運動心理學界也出席是次共識會議,儘管國際運動心理學會與歐洲運動心理學聯合會分別於2017年與2018年在各自旗下學術期刊發表了關於精英運動員心理健康的立場聲明,發出的聲音並不小。而IOC目前的做法給人的感覺有點像是單獨請大醫院的外科手術專家來為所有運動員提供醫學服務,包括做日常康復按摩及手法治療。

網上圖片
  1. 已有研究的輪廓

查遍所有有關科學研究期刊,迄今為止,除了對單一心理症狀/障礙的一些研究外,關於精英運動員心理健康症狀/障礙所涉範圍的調查,只有5個,全部來自歐美運動發達國家,均在2011年到2017年之間發表(Moesch等,2018)。且在5個研究中,僅有1個採用了臨床訪談技術來評估流行率,其餘4個還是依賴自我報告資料。而在亞洲及中國內地,對精英運動員的心理健康,較少見到大樣本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這種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想發現精英運動員到底有哪些類型的心理健康症狀/障礙以及有多高的發生率。

我們看一眼歐美的資料:以最新發表的荷蘭的一項調查(Gouttebarge等,2017,總樣本485人)為例,在過去一個月的時間框架下,現役的各運動項目男女精英運動員,有焦慮/抑鬱症狀的占44.7%,睡眠紊亂22.3%,濫用酒精6.4%,飲食紊亂32.1%,憂慮/煩惱26.6%。中國內地有研究(楊舒,2015,總樣本1010人)發現中國高水準運動員中女運動員的心理問題症狀得分高於男運動員,個人項目高水準運動員的心理問題症狀得分高於團體項目。再進一步,一些更特殊的問題,例如身體重傷之後引發的抑鬱症,腦震盪創傷後的心理綜合症,賭博成癮,濫用藥物等,從國際範圍來看,我們已有的認識都只是來自一些零散的報導與調查,遠遠不夠。

在流行病學調查基礎上,下一步就是想通過心理服務/干預來預防,降低發生率,及治療障礙/疾病。目前世界範圍內普遍採用的是運動心理學家與臨床心理學/精神病學專家合作模式。在預防與降低發生率層面往往是在一線工作的運動心理學家可以做的更有效,在治療層面當然主要是由臨床心理學/精神科專家進行處理。

有一條全世界的共同經驗是,所有的心理服務與干預只有在當地政府、體育組織、訓練基地的支援與運作下才會有好的效益。從已有的各類研究來歸納,世界各地為運動員提供的心理服務/干預包括如下幾種方式:

[1]教育模式(提升心理健康知識及尋求幫助意識);

[2]普遍篩查(如每年一次);

[3] 診斷及臨床處理;

[4] 及臨床處理期間的運動表現維護。

  1. 反思

(1) 心理健康定義

迄今為止,普遍採用的診斷標準是美國精神病學學會的DMS-5或世界衛生組織的ICD-10,兩者都是具有明確標準來區分心理障礙/疾病與非心理障礙/疾病。與傳統兩分法界定為心理疾病或非心理疾病不同,當代心理學家認為心理健康是一個連續體,一端代表著心理功能高度良好的狀態,沒有妨礙任何日常活動;另一端則代表由認知、情緒、行為問題組成的心理功能低下狀態,通常被看作為心理疾病(Lardon,2013)。根據此定義,我們可以理解一位運動員的心理健康程度:(1)可能是處在並非典型一端的位置上;(2)它並非固定的,隨其內外環境條件的變化是會在此連續體上動態地位移。如此,我們對心理健康症狀/障礙的描述就不再是非黑即白的兩分法界定,它同時也意味著即使運動員尚不具有典型的障礙/疾病症狀也需要進行早期干預性預防處理。這樣的概念對於我們的實踐應用是具有啟發意義的,在一線工作的心理專業人員可以嘗試發展出一套可操作的干預性方法來幫助運動員。

(2)文化差異

已有一些研究支持心理健康是屬於一個文化相關的概念。有學者(Duan,2019)比較美國與中國的情況,指出美國人心理健康諮詢的目的是反映了其個人主義核心,是為了諸如自我認同/實現,個人自由/獨立,個人幸福等;而中國內地的心理健康服務的目的則是為 「改善公眾心理健康水準,促進社會心態穩定和人際和諧,提升公眾幸福感(國衛疾控發(2016)77號)」。對於心理健康不同的看法是反映了與人們自我觀念(例如獨立性自我與依存性自我)緊密相連的不同文化價值觀。而不同的社會體制與價值觀亦會因其特徵從而帶來一些特定的心理相關問題。

另有學者(李鳳蘭,2015)在其研究中指出,當把美國DSM診斷標準中的一致性行為呈現給中國內地受訪者看時,很多受訪者表示他們不會將此看作是疾病症狀,而是將這些「症狀」看作是當事人對某事產生的思想迷茫或過於執著。在我們看到這種文化差異的同時,我們亦一定要重視開展對運動員、教練員以及管理人員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性教育。

作者:
姒剛彥博士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委員
香港體育學院高級運動心理學主任
前國際運動心理學會主席

參考文獻
Duan C. M. (2019). Culture and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A reflective view based on observations in China. Athens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6 (1), 71-88.
Gouttebarge, V., Jonkers, R., Moen, M., Verhagen, E., Wylleman, P., & Kerkhoffs, G. (2017).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indicators of symptoms of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among current and former Dutch elite athletes.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 35, 2148-2156.
Lardon, M. T., & Fitzgerald, M. W. (2013).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and the sports psychiatrist. In D. Baron, C. Reardon, & S. Baron (Eds.), Clinical sports psychiatr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pp. 132–146). Chichester: Wiley-Blackwell.
Moesch, K., Kenttä, G., Kleinert, J., Quignon-Fleuret, C., Cecil, S., & Bertollo, M. (2018). FEPSAC position statement: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in elite athletes and models of service provision.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38, 61-71.
Zhu, L. J. (2018). Memorandum of 2018 IOC Consensus Meeting on Mental Illness in Elite Athletes.
李鳳蘭. (2015). 中國公眾的心理疾病觀:內容、結構及測量(博士學位論文). 中國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
楊舒.(2015). 高水準運動員心理健康現狀及干預(博士學位論文). 中國上海: 上海體育學院.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HKSSEP)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HKSSEP) 作為本地唯一的專業學會,致力推廣具科學論証的運動心理知識及結合應用經驗,亦希望成為學術及前線同行的溝通平台,共同發展運動心理專業。HKSSEP由在本地大學中從事科研的運動心理學學者,及在不同前線機構 (如香港體育學院等) 的運動心理專家成立及主理。今後我們希望透過體路的平台,繼續跟廣大讀者交流,歡迎在我們的<a href=”https://www.facebook.com/HKSSEP/”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Facebook專頁</a>留言。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