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各行各業過去兩年受到疫情的嚴峻打擊,本港健身及運動行業亦不例外,不少運動場所面臨倒閉危機、營運狀況雪上加霜。筆者與一眾同事及香港都會大學五位學生於2021年6月至10月調查全港運動及健身場地趨勢,情況又是怎樣呢?
趨勢一:本港體適能行業踏入「黃金上升期」
過去一年,本港倒閉或暫停營業的場所高達123間,是香港史上最高的一年,當中中西區及觀塘區各有26間健身及運動場地倒閉。
然而,有不少人士看準租金較高峰下跌10%至15%的良機,以較優惠租金簽下約3年租約,讓新開的健身及運動場地高達365間,同樣創下香港史上新高,大家會看到不少運動員成為創業家,開設自己的運動健身中心,如甲一籃球員鄭錦興、前龍舟運動員鄭俊軒等。
本港健身及運動場地不跌反升,整體數目增長至1,189間,較2019年的975間上升21.9%,出現了「開多過執」的神奇情況,而總數、開設數目、倒閉數目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趨勢二:24小時健身場地逆市擴充
時間回到2018年,24小時健身中心仍處於起步階段,全香港只有9間,屬於非主流的營運方式,然而在翌年(2019年)大升3.1倍到37間!隨著運動風氣更為盛行,市民分配予運動與健身時間更為靈活,24小時營運的健身室受到更多市民的青睞,24小時健身場地成為「逆市擴充」的帶領者,再次大升2.1倍至117間!
當中本土品牌24/7 Fitness在過去三年一口氣開了50間,成為全港最多連鎖店的品牌,在短時間做到「梗有一間喺左近」!
香港人工時長世界聞名,經已連續兩年勇奪全球最勞累城市「一哥」席位;收工收得晏,反而造就24小時健身中心的發展誘因,以往晚上十點後收工後想到健身室做GYM是癡人說夢,現在24小時健身中心開得成行成市下,大家反而再無藉口不做運動了!
趨勢三:屯馬線開通,新界東及新界西踢走「健身荒土」之名
新界東一向是「健身荒土」,不少創業家參考筆者過去多年的統計數據後,加上看準「屯馬(線)開通真的很興奮」的潛力,紛紛在該區開業,以上升比例來說,新界東及新界西升幅是最高的頭兩區,分別是46.7%(21間)及39.8%(41間)。
於新界東66間健身及運動場地中,高達22.7%(15間)為24小時健身中心;最多24小時健身中心則是新界西的28間,排第二的觀塘區亦多達23間。
除了24小時健身場地外,一些特色健身及運動場地亦進駐新界西,如電競運動館、專業攀石場地、花式跳繩學校、室內草地滾球場地、劍擊劍身運動中心等,百花齊放讓體適能行業綻放光芒!
趨勢四:瑜伽與普拉提中心陷入倒閉重災潮
過去兩年結業與暫停營業的運動場所多達123間,其中50間(40.6%)為瑜伽與普拉提中心,主因是在第599G章《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羣組聚集)規例》規定下,這些提供團體班(每班由10人至20人不等)為主的中心,在人數限制下面對入不敷支的問題,較其他提供一對一訓練為主的健身及運動場地更易結業。
四大趨勢反映運動及健身行業踏入「黃金上升期」,至於「運動產業化」對本地而言是一個重要議題,如何乘勢推動,就要看看政府、商界、學校、體適能學院互相配合將是關鍵。相比於其他國家及地區,香港在運動產業的人才培訓相對較弱,需要更多「運動公關」、「運動經理人」去協助運動員爭取更多贊助及合作機會,筆者期望在將來與不同機構合作,為業界培育更多專業人才。
文:邱益忠(AASFP運動公關、NBA專欄作家)
數據來自《香港健身Guide2021》,所有數據截於2021年10月
(專欄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