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長跑代表紀嘉文網誌:走上柏林之路



【運動員網誌】星期日以2:37’49 完成了柏林馬拉松,完賽後接受了幾家傳媒朋友訪問,都顯得有點激動,因為四年來第一次將自己的全程馬拉松時間推前。這些年來都有嘗試過全馬的挑戰,倫敦、東京馬拉松都受傷患困擾,只能以不理想的時間完成;到上年的福岡馬拉松,信心滿滿,但最後於30 公里再次拉傷大腿,被迫退賽;及至今年年頭的渣打半馬,於落斜時小腿再次拉傷,被迫步行返終點。

每一次棄賽對我來說都是一番打擊,每一次都質疑自己是否適合繼續當運動員。經過多次的跌跌碰碰,傷過、痛過,最後還是選擇了繼續踏上比賽之路。或許因為長跑運動員都有一份執著,一份固執;作為數百個學生的教練,我更加要以身作則,示範何謂堅持。痛定思痛,年頭渣打馬拉松受傷後總結多次教訓與失敗經驗,從多方面去檢視作為全馬運動員的準備功夫,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

長跑訓練不止於里數累積
除了恆常的跑步訓練外,我亦在多個場合講述了「交叉訓練Cross Training」的重要性。為鍛練耐力及小腿肌力,我開始以跑山去代替傳統的 LSD 慢長課訓練,所以近很多時見到我活躍於各大小越野山賽; 休息日以游水鍛鍊心肺代替 easy run,減低雙腿壓力。日子有功,這些「交叉訓練」的效用於今次馬拉松表露無遺,體重控制得宜,加強了心肺,增強耐力,推遲了撞牆的時間。

You never over-trained, You only under-rest.

曾經聽過一句說話「You never over-trained, You only under rest.」我覺得很有道理。很多時我們都過份注重訓練,注重里數累積,卻忽略了休息與復原。這些時間與訓練同樣重要,疲勞隨著訓練累積,一次的傷患就將我們多月來的苦練一次過附之東流。尤其是年紀漸長,多番受傷令我了解復原的重要。

與學生一起出戰柏林馬拉松,大家都突破到自己的PB,是最為高興的事。
與學生一起出戰柏林馬拉松,大家都突破到自己的PB,是最為高興的事。

受傷過後,我幾乎每星期都接受物理治療。根據我的物理治療師專業意見,受傷過後最好於48 小時內盡快處理拉傷後的炎症,減低血腫跡象。而我拉傷的是較深層的比目魚肌(Soleus),需採用比較深層的治療,受傷後盡早處理可避免肌肉纖維化。物理治療不僅限於受傷過後,一直重覆的練習會令肌肉產生慢性疲勞,這時侯便會加入超聲波、衝擊波等治療。除了傳統的物理治療,我的治療師更會加入中醫元素,如電針灸、「放血」、「走罐」等過程極之痛苦的治療。雖然過程苦不堪言,但中西合壁的好處是將深層的瘀血推上表面,避免肌肉結痂,令血液循環有所改善,配合鬆馳肌肉筋膜,加快復原肌肉勞損。

從相中就知道物理治療的過程實在苦不堪言,但苦口良藥,再痛都要咬實牙關忍下去。
從相中就知道物理治療的過程實在苦不堪言,但苦口良藥,再痛都要咬實牙關忍下去。

除了勤做物理治療外,另一大助力便是我開始接觸瑜伽。開始接觸後方發現瑜伽不止於「拉筋」,除了對舒展緊繃肌肉有幫助外,瑜伽還能夠加強核心肌力、平衡力、糾正體位,同時亦可以透過瑜伽課好好認識自己身體。通過定期瑜伽練習,大大減低因高強度訓練受傷的機會。有見及此,跑手堂特別開辦了「跑手瑜伽」課程,讓更多跑手了解瑜伽對跑步的好處。

從瑜伽了解到對跑手的好處,特別舉辦「跑手瑜伽」,希望更多跑手可以獲益。
從瑜伽了解到對跑手的好處,特別舉辦「跑手瑜伽」,希望更多跑手可以獲益。

除此之外,注意飲食,戒酒戒朱古力,訓練後補給蛋白質及維他命。注意營養攝取亦是訓練不可少的一環。所以今天我能夠成功於柏林馬拉松成功刷新四年來的個人成績實有賴身邊很多朋友的幫助,無言感激。最後,還是「堅持」兩個字,才可令我笑著走到終點。作為運動員,我不會自滿,因為我知道這只是個開始,往後的路還有很長。

賽前巧於我的好朋友對老對手 Roberto,他的「激將法」令我一定要完成這場賽事,最後200m 我們一起攜走衝線。
賽前巧於我的好朋友對老對手 Roberto,他的「激將法」令我一定要完成這場賽事,最後200m 我們一起攜走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