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學界賽執法人



【體路專欄】過了這一個不一樣的暑假後,老師們又再重回工作崗位。開學之初除了準備一貫的教學工作外,更有可能需要應付許多前所未有,且突如其來的「事情」。至於體育人更要格外留神,因為學界比賽展開在即,同業們一方面要處理校內密密麻麻工作,另一方面更要抽空出席地區學界會議,商議新學年不同比賽項目改動和安排。因為開學不久各區學界比賽相繼進行,這方面的工作有時比校內學與教的更費心力,有時連午餐時間也要貢獻出來,一切都是為了豐富學生生活經驗。

除了體育人帶領著學生預備比賽外,協助學界賽事的裁判們亦同樣密鑼緊鼓,為著新一學年比賽及早準備。每年學界比賽得以順利舉行,除了有賴體育同業、教練們悉心帶領,學生們傾力參與外,每位裁判在比賽作出專業裁決亦是功不可沒。

當大家參與,甚或欣賞比賽時,有誰會去理會裁判?然而,裁判本身亦不希望成為每場比賽的焦點,只希望在犯規出現時,可以及時響號,在瞬秒之間作出公平判斷,然後給予一個令對陣雙方都感到合理的判決,最後比賽得以順利完成,取勝一方感到「發揮正常」;落敗一隊自覺「雖敗猶榮」…….以上描述大概都是裁判們在每次執法時候工作目標吧了。

回顧昔日數十年前學界比賽,裁判工作皆由對賽雙方老師擔任。那個時代社會簡樸,一切也很簡單,學校數目不多,許多學生有機會代表學校比賽已經非常光榮,勝負雙方都顯得快樂滿足。隨著香港人口不斷增加,學校數量亦膨脹起來,而學界賽事規模也越來越龐大。市區比賽已分為不同級別和組別外,新界亦劃分成六大地域同時進行……加上許多學校也會聘用專業教練帶隊比賽,部分賽事如學界精英籃球賽更會移師美輪美奐的室內場地進行,仲裁工作已經變得專業化。比賽猶如職業聯賽,即使同業們在院校修讀體育科,也未必涉獵各項裁判法;如果要晉身這個行列,就需要在課餘以外報考裁判課程。

除了報讀各體育總會所開辦的課程外,香港學界體育聯會亦會趁每年暑假開辦籃球、足球、排球、手球裁判班,讓有興趣裁判工作的同業或高中生提供訓練平台,既為自己增值,亦對不同運動作出貢獻。雖然完成學體會課程後不等同於在體育總會所取得一樣資歷,也未能在大型賽事中執法;但每年學界賽事頻繁,能夠提供實踐機會的確多不勝數,當中能夠累積的經驗同樣珍貴。

筆者帶領學生參與比賽多年,眼見每位裁判在執法時都有獨特風格,有些更值得分享一下。許多學界裁判本身是老師,由於對運動有熱誠,課餘時更積極投身教練或仲裁工作;有些老前輩即使已在教學崗位退下來,仍然熱心擔任裁判,實在值得後輩欣賞。他們長期在教育界打拚,有時在比賽時卻忘記了自己貴為裁判,於是每每在出現球員犯規後,除了頓時作出判決,更會向犯規同學「循循善誘」,甚至延伸至比賽結束後,把做人態度都一一教育學生。每當遇上上述裁判,體育人固然歡迎,因為多了一位「陌生人」協助教好學生,總好過天天對他們千言萬語。畢竟學界比賽與職業賽事有別,育人才是重任。

但如果在比賽期間遇著另一類裁判,卻可能令一場普通的比賽變得苦惱……他們對自己工作執著當然是好,但若然「過度投入」情況可能就變得很極端。他們為了在比賽期間讓對賽雙方都感受到「公正持平」,在換上球証制服後頓時變成「另一個人」,手持哨子猶如擁有無尚權力。把平時侃侃而談的形象收起,把眼神變得凌厲,甚至待人處事亦變得嚴肅起來……於是比賽期間遇上任何犯規,二話不說,作出判決;即使學生、教練、老師上前查問,都會解讀為「挑戰權威」。最後整場比賽就在「低氣壓」下完成,勝方不敢熱烈慶祝,敗方卻心有不甘…..總之,除了完成一場「有賽果的活動」,卻帶不出教育意義。

筆者曾經聽前輩說裁判是球賽一部份,甚至視為比賽中的「死物」(Object)。即使球或球員撞到他,比賽依然繼續。但無可否認他是比賽裡面一個重要角色,一舉一動甚至可以左右大局。一個微小決定,往往可以揭起改變,影響深遠。而有志投身學界場上執法者,請不要輕視自己;你們不但需要有明察秋毫的判斷力,更加需要優良的溝通能力;在場內跑動之餘,亦要跟各運動員、教練、老師,甚至家長溝通。學界賽既是技術比拚,更是教育灌溉,通過每年成千上萬的賽事,讓所有參與者學會了各種項目技術,亦深明體育運動的意義。各位體育人、裁判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