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隊醫之日常



【體路專欄】在球場中,隊醫(Team Physician)跑出球場為受傷球員檢查傷勢,使用冷凍噴霧(坊間稱為神仙水),然後球員便安然無恙般繼續上陣,可能是大部分球迷對隊醫的印象。在外國,隊醫普遍分為球隊醫生和球隊物理治療師;而在香港,隊醫通常都是物理治療師,如香港足球超級聯賽(港超聯)的隊醫都是由物理治療師擔任。但有別於外國的駐隊全職隊醫,港超聯的隊醫都是兼職隊醫,需要兼顧診所的工作,球員受傷後會到隊醫的診所治療,而大部分隊醫亦只會在比賽時執勤。

(圖一:臨場支援)
圖片來源:理文足球會

作為一位兼職隊醫,除了臨場支援外,筆者亦會參與球隊的日常訓練,讓我有機會與球員長時間相處,充分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態及需求,為受傷球員制定更切合需要的復康訓練,加快復原時間。其實處理傷患並不是隊醫的唯一工作,筆者希望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隊醫的日常。

1)處理傷患

當球員於比賽中受傷,隊醫會第一時間檢查傷勢,於短時間內判斷球員是否適合繼續比賽;於比賽過後,如有需要便聯絡骨科醫生安排進一步檢查。當確定傷患的嚴重程度後,便要治療傷患及設計復康運動。為了應付職業球員每天的訓練,復康運動亦要包括肌力訓練及場邊的練習。

(圖二:臨場支援)

此外,隊醫亦需要決定受傷球員何時重返球隊訓練。除了測試傷患是否完全康復外,我們也會利用科學數據來評估球員的康復進度,例如利用GPS數據觀察膕繩肌受傷的球員於高速跑步 (High Speed Running, HSR) 的數據是否已經回復至受傷前的狀態。

2)預防受傷

隊醫為受傷球員處理傷患固然重要,但避免球員於頻繁訓練中受傷才是首要任務。隊醫會透過季前的身體機能測試來評估球員狀態,其中包括肌力測試、姿勢評估等等,然後按收集所得的數據來制定個人化的訓練方案,以提升球員的身體質素。

(圖三:場邊訓練受傷球員)
圖片來源:理文足球會

另外,隊醫會與球隊的體能教練保持緊密溝通,定期更改練習前的防預運動 (Prehab exercise),達至預防傷患的目標。溝通是整個團隊合作的關鍵,隊醫會在每星期的會議上向教練團報告球員康復的進度,並且為訓練內容及強度提供醫療意見。隊醫亦會時刻留意球員的身體狀況,若發現球員臨近受傷邊緣,會適時調整訓練量,在還未受傷前懸崖勒馬,保護球員免受創傷。

(圖四:教練團隊的緊密溝通)
圖片來源:https://www.sportsinjurybulletin.com/

3)避免球員誤墮禁藥陷阱

每年球季季初,香港足球總會亦會舉辦運動禁藥講座,藉此提高球員及球隊職員對運動禁藥的認識。隊醫都會教育及提醒球員在每次服用藥物前必須檢查清楚藥物成分,例如坊間一些涼茶會加入含有禁藥成份的西藥,或有部分同一牌子但配方不同的止痛藥都有機會含有禁藥成份,避免球員稍一不慎誤服禁藥。

4)紀錄及建立受傷數據資料庫

透過收集受傷數據來預防傷患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隊醫會記錄及參考球隊每年的受傷數據,並與往年的數據作對比,制定下季度的季前訓練。舉例來說,今年度球員扭傷腳腕的次數較多,下年度的季前訓練便應多注重腳腕的平衡及肌力訓練。

5)隨隊外出集訓或比賽

隊醫會在出發前鎖定最接近球場或酒店的當地醫院,並確保醫院具備所需的設備及條件(如醫療人員能以英語溝通),同時與教練團擬定各種緊急應變計劃。若球員身體不適,隊醫會陪同球員到當地醫院就醫,確保球員得到適切嘅治療。在疫情下離港比賽,需要做更多的準備。隊醫需要留意每個國家的入境條件,還要配合當地的檢疫措施,為球員安排檢測,以及與當地足球總會的醫生溝通。

6)長期互信的關係

當年C朗贏得金球獎,即向物理治療師團隊送出跑車,以答謝他們的付出,球員與物理治療師關係的密切,不言而喻。有時候,隊醫在日常對話便能了解球員表現失準的背後原因。有一位球員在練習時狀態欠佳,原來是為了照顧初生嬰兒,導致睡眠不足。另一位球員因自行加操而導致肌肉過勞,影響表現。我們了解原因後,會設法找出解決方法,令球員儘快恢復狀態。

即使是萬能的隊醫,也難以單憑一己之力照顧整隊球隊。以我們的醫療團隊為例,團隊共有兩位物理治療師及三位運動治療師,全面照顧球員的需要。

早前西部聯在澳洲職業足球總決賽中封王,隊中其中一位物理治療師正是港將。隨著香港運動醫學的迅速發展,亞洲區第十間AFC Medical Centre of excellence 正式在香港落成,可見本港的運動醫學已達致國際級水平。筆者期望港職聯的隊醫可以致力應用運動醫學及科學,讓球員表現更上一層樓,在國際球壇上發光發亮。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文:鄺凱恒
註冊物理治療師
香港運動醫學及運動科學學會委員(2020-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