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常做運動讓大腦變得更健康



【體路專欄】千萬不要以為年輕,認知障礙症便離你很遠。如果你的心肺功能較差,患上早期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會明顯較高。日常足夠的體能活動能增強腦部益智及提升認知能力,有助減低日後患上認知障礙的風險。

無論是運動愛好者,抑或是社會上的普羅大眾都認同日常足夠的體能活動,意即「多做運動」,有強身健體的益處,其中包括提升心肺功能、增加骨骼肌肉力量及幫助控制體重等等。部分人更意識到足夠的體能活動對增進健康及預防慢性疾病的重要性,包括減低所有因素死亡的風險,以及減低心腦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部分癌症、高血壓、骨質疏鬆症及肌少症發生的機會。其實我們經常忽略了體能活動對腦部功能,以至精神心理健康所帶來的莫大裨益。大量研究指出體能活動對健腦益智的好處,不但能減低抑鬱及焦慮情緒,亦能提升認知能力表現,並且改善睡眠及提升生活質素等。長遠來說,能減低罹患精神疾病,例如抑鬱症、焦慮症及腦退化疾病(如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此外,廣泛的研究均指出體能活動對健腦益智的好處普遍存在於所有年齡層。

圖一:認知障礙症的症狀
(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認知障礙症(又稱癡呆症)是現今社會一項備受關注,與精神或腦部健康有關的公共衛生問題。社會上很多年長人士都十分關注認知障礙症的問題。認知障礙泛指一系列認知功能的退化,包括記憶力和思考能力下降、行為變化以及日常生活障礙等等。認知障礙症是導致年長人士殘疾,以及無法獨立生活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輕度認知障礙是介乎正常認知老化和認知障礙之間的過渡階段,從而被認為是可以通過介入減緩,甚至是逆轉認知功能退化的重要時間窗口。近年的研究表明增加體能活動可以有效改善患有輕度認知障礙年長人士的認知能力,多項文獻綜述及薈萃分析指出運動訓練包括有氧運動、阻力訓練及太極運動均可有效改善認知功能表現及延緩腦部功能老化。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9年也發表了減低認知功能退化及患上認知障礙症風險的指引,當中指出從事體能活動鍛鍊所帶來的正面作用。從以上簡單的敘述,可見市民大眾經常參與體能活動及體育運動對舒緩社會上的精神健康公共衛生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貢獻。

圖二:體能活動建議
(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當我們明白了足夠的體能活動對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便應該遵從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體能活動建議。 對成年人來說,每星期應進行至少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如步行)或至少75至150分鐘高強度(如跑步)的帶氧體能活動,或中等和高強度活動綜合起來,達到等量的帶氧體能活動。除此之外,每星期還應進行兩天或以上涉及主要肌肉群的中等或更高程度的肌肉強化活動,例如器械健體、橡筋帶或啞鈴輔助的阻力訓練,以及徒手肌肉訓練(如掌上壓、引體上升、蹲、提腿及平板支撐等等)。每個人都可從日常的體能活動中,獲得強身健體及健腦益智的好處,而關鍵在於我們能否付出時間和持之以恆地運動。

筆者認為健康並非必然,是一點一滴累積下來。我們可以遵從健康的生活模式(包括多做體能活動),每天累積健康。我從身邊的友人聽過各式各樣的理由去辯解不想做運動的原因,例如「放工太攰、冇人陪、唔想流汗和夜晚外面太黑」等等。要找出不去做運動的藉口真的很容易,養成恆常運動的習慣取決於我們的決心。其實心裏只要緊記一個原因便足以推動自己,那就是我們的健康!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Risk reduction of cognitive decline and dementia: WHO guidelines.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r.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文:蕭明輝博士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副會長 (2020-22年)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運動學分部主任及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