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在過去的數星期,我一直與自己的內心世界搏鬥,思前再想後,透過迷信或專業方法,讓我更加認清自己的內心世界,並意識到問題的根源所在。回望過去,我的童年滿佈是足球、足球和足球,然而還籠罩着很多不必要的壓力,直到這刻才發現,原來它對我的影響非常深遠。
專欄文章
【追風逐浪】因賽艇而瘋狂的明日之星-許詠淇
【體路專欄】踏入年尾,又是香港遊艇會對一眾運動員頒發各個獎項的時間,以表揚他們在這一年內,在其主項運動上的成就。今次,帆妹先向大家介紹賽艇運動明日之星─許詠淇。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安全Share & Care
【體路專欄】東京奧運和殘奧所掀起的運動熱潮席捲全城,引起市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無論本身是否喜歡運動,當人人都在積極做運動和保持健康時,少不免也會想開始參與體能活動,才能與其他人建立共同話題。
【體路專欄】蘇B忍痛說再見 曼聯前途又會點
【體路專欄】2018年12月19日,曼聯在解僱摩連奴後宣布蘇斯克查成為球隊看守領隊,三個月多後正式「坐正」成為主帥,直到上周末大敗予屈福特後,曼聯宣布與蘇斯克查結束賓主關係。接近三年多的旅程,蘇帥一共帶領紅魔鬼征戰168場比賽,錄得92勝35和41敗成績,曾經帶領球隊殺入聯賽盃及足總盃四強,奪得聯賽及歐霸盃亞軍,始終與冠軍緣慳一面。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舉得越重=越好嗎?認識「速度依循訓練」
【體路專欄】力量訓練有助運動員提升肌肉的力量及爆發力,是提升運動表現的重要一環。傳統的訓練會以最大力量(1 Repetition Maximum, 1RM)的百分比來調整訓練強度,而「速度依循訓練」(Velocity based Training, VBT)則透過量度動作的速度來決定訓練強度。本文將會簡介和比較這兩種訓練方式,希望能為讀者帶來得著。
【體路專欄】大賽後現象
【體路專欄】今年夏天,香港人集體經歷了一個「運動季節」。由奧運到殘奧,再到全國運動會;香港運動員的拚搏精神,透過螢光幕一一呈現出來,亦受到大家關注目,市民忽然「撐起港隊」;另一方面,有賴於社交媒體急速發展,加上電子傳媒不斷追蹤港隊賽事,甚至直播部份比賽,香港運動員似乎越來越受重視。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踩快啲、傷少啲,Bike Fit 你要知
【體路專欄】本港單車運動員在國際舞台上取得不少佳績,同時,單車也是普羅大眾喜愛的假日休閒運動。過往香港曾舉辦不少大型單車比賽,參與人數眾多,單車熱潮從未冷卻。疫情下,踏單車也成為假日休閒的首選活動。由於單車漸趨普及,不少人在購置單車時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考慮品牌、性能及外型以外,也會考慮每一個部件的配置,複雜程度可比跑車。
【追風逐浪】白麗琪的成就解鎖
【體路專欄】繼香港遊艇會於上周日(14日)舉行帆船香港環島大賽後,本周日(21日)舉行海岸賽艇香港環島大賽。帆妹知道,今年賽事有多名港隊賽艇運動員上陣應戰,包括白麗琪出戰「女子單人雙槳艇」項目、趙顯臻伙拍許詠淇出戰「混合組雙人雙槳艇」項目及洪詠甄與「2019世界海岸賽艇錦標賽」奪冠的隊伍一同出戰「四人有舵手艇」項目。
【體路專欄】業餘跑手╱分子病理專家 爭分奪秒的抗疫前線
【體路專欄】自從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穿上保護衣的採樣團隊、檢測車等經常出現在不同的圍封行動中。到今年運動賽事陸續復辦,檢測隊伍又現身活動場地,繼續發揮防護作用。
【Ceci私語】因為恐懼,所以努力
【體路專欄】「她很努力」,怎麼可能不是讚美的說話?因「努力」一直以來都以積極包裹著。她會太努力嗎?我不以為然,直到我看到這本書:《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
【Junior.編者的話】運動員的特質,你有嗎?
【體路 X Junior】2021年來到11月,終於接近尾聲,對同學們來說應該是個要即將準備考試的月份。在疫情下的一年,大家要上課、溫書、考試,心態有沒有不同呢?你是埋頭苦幹型,還是考天才波?又或是平日已準備充足,可以淡定應考?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預防受傷訓練——瑜伽篇
【體路專欄】對於體育界來說,利用瑜伽作為預防受傷的一種輔助訓練方式並不陌生,有不少頂尖運動員都曾提及瑜伽在日常訓練帶來的好處,例如剛剛當選十大傑出青年的重劍運動員江旻憓;放眼國際,現任威爾斯國家隊總教練丶四十歲仍然活躍於英超的曼聯長青樹傑斯(Ryan Giggs),以及公認是NBA歷史上最偉大球員之一的勒邦占士(LeBron James)同樣享受練習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