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學校體育課程的探討

【體路專欄】因應1998年開展的教育改革,香港課程發展議會於2000發表了新體育課程的諮詢文件、並於2002年定訂了小一至中三及2007年推出中四至中六指引,及後更於2017年持續優化小一至中六課程,落實現今學校體育的發展路向、理念及實踐「終身學習、全人發展」的目標。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夏天又濕又熱,想做運動有乜計?

【體路專欄】香港夏天不單漫長,而且又濕又熱,每年六月至九月的平均最高氣温都高於攝氏三十度,全年的平均相對濕度也在百分之七十以上(下圖),濕度高會影響汗水的蒸發,從而影響人體的散熱能力。即使温度相同,我們的體感温度在較潮濕的情況下亦會較高。因此,香港的戶外運動愛好者都要想盡辦法應對如何在漫長的炎夏進行運動。

【體路專欄】移動步法的迷思

【體路專欄】一隊球隊的成敗,與體能訓練未必有最直接的關係。一隊「長勝將軍」也不一定是比賽中體能最好的一隊,體能訓練往往只是輔助的角色。話雖如此,體能訓練對於提升球員表現來說仍然相當重要,而一個有系統及科學化的體能訓練更能令球隊受益匪淺。

【體路專欄】普及運動見成效

【體路專欄】「第十屆運動博覽」已於上月圓滿結束,普羅市民一家大小參與其中,一眾運動愛好者除可用優惠價購得心頭好之外,更可參加平日難得一試的運動體驗,有趣者如香港賽馬會的VR虛擬賽馬體驗—戴上VR眼罩、騎上「坐騎」,參加者就可感受在綠茵草地馳騁之樂,連同其他與精英運動員交流的活動,即使在新冠疫情下,仍能吸引超過50,000人入場,參觀人數為十屆之冠。

【體路專欄 】推動沙灘水球不忘海洋保育

【體路專欄】筆者從小不諳水性,沒想過會有機會為水類運動出一份力。

【追風逐浪】高手在民間

【體路專欄】香港遊艇會於今年九月十七至十八日假維港上演了秋季帆船賽。作為二零二二至二零二三年賽季的開鑼賽,賽事可算是一波三折。第一個賽日因為維港東面長期處於無風狀態而取消首場賽事;其次是翌日早上賽區繼續無風而延遲開賽;筆者眼見多位帆手抱著「打輸數」的心情,賽事管理團卻突然收起「競賽延遲」旗幟(AP旗),讓大家曙光再現。

【冷知識】龍舟攔腰撞船險致划手墮海 罰秒DQ走唔甩?

【體路專欄】近日網絡流傳一條龍舟「車cam」片,顯示昨早(2日)一場在屯門舉行的慶回歸龍舟賽事期間發生撞船意外,一艘龍舟比賽期間被旁邊線道的另一艘龍舟攔腰撞上,一名男選手險因而墮海。究竟在龍舟比賽期間發生類似意外,會有何罰則?

【冷知識】42.195的由來 馬拉松長度為何這麼「零丁」?

【體路專欄】肯雅「長跑之王」傑祖基(Eliud Kipchoge)在2022年9月的柏林馬拉松以2小時1分09秒刷新世界紀錄,朝兩小時內跑畢42.195公里的正式「Sub 2」再邁進一步。為傑祖基歡呼的同時,大家可有想過為甚麼馬拉松賽道的長度是42.195公里,而不是整數的42公里?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預防足球場上的鼠蹊受傷

【體路專欄】對於喜愛足球的朋友來說,不論是球場上的波友,抑或是球場外的球迷,相信對足球員「鼠蹊」(Groin)受傷絕不陌生。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數據科技時代下的體能訓練與運動醫學

【體路專欄】穿戴式的智能裝置幾乎是現今所有人的隨身裝備,可以追踪日常活動數據,例如步行頻率、心率節奏的變化、每次運動鍛煉燃燒的卡路里熱量、飲水量、睡眠質素等等。這些數據都有助我們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

【追風逐浪】令人又愛又恨的中國海岸帆船賽

【體路專欄】香港遊艇會在剛過去的周六及日舉行了開鑼賽─「秋季帆船賽」。筆者當日亦在現場,雖沒有參與賽事,仍與多位帆船高手碰面,在開賽前為他們打打氣。才剛完成一場大場,不少帆船已經念茲在茲,急不及待希望可以參與十月十四至十六日舉行的「中國海岸帆船賽」。

【冷知識】祖高域定拿度?數據解構誰是費達拿最大宿敵

【體路專欄】瑞士天王費達拿(Roger Federer)於2022年9月15日宣布在利華盃後退役,結束長達24年的職業生涯。這位前世界一哥生涯贏盡榮譽,最教球迷難忘的大概是他與「泥地王」拿度(Rafael Nadal)高手過招的精彩畫面。到底在場外與費達拿惺惺相惜的拿度,數據上又是否「費天王」生涯的最大宿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