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 有天朋友問我關於足底筋膜炎的問題。「唓!用愛膚堅啦!」我姑且聽聽他的腳痛故事。
李慧明
關節退化,一刀OK?
【體路專欄】「姑娘……姑娘……」以前,物理治療師主要都在醫院或老人、弱能人仕院舍工作,服務對象都習慣叫女治療師「姑娘」。男的呢?轉數較快的會叫「阿sir<–(註;那隻中文字還未有字型提供)」「收掣不及」的,會叫人「男姑娘」人家何時改名字姓藍的呢……
新加坡渣馬:人類總要重複同樣的錯誤?
【體路專欄】歷年在新加坡耐力賽(包括三鐵及長跑)猝死的人為數不少,當中有中年人,但更多的是就算練習充足的年青人亦不能倖免於難,包括國家隊三鐵選手,亦在他狀態最癲峰的時侯於大型運動會選拔賽猝死。
東南亞運動醫學觀察
【體路專欄】那年,我隨隊到泰國曼谷比賽。期間我隊有運動員在場中暈倒,在場那些剛上過急救班的義工顯然手足無措。那時的我也是初出茅蘆,但也懂得反應「現場環境安全」,要檢查「氣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和「血液循環(circulation)」。到穩定情況後,我將她放在半俯側躺的復原卧式(recovery position )。
Bed talk 系列:德國奧運男神(下集,未大結局)
【體路專欄】劍擊世界錦標賽回程,俄羅斯喀山飛往莫斯科的航班候機室裏,除了有班贏了獎牌的Oppa將自己那條長腿橫跨我們的座位擱在自己有份代言的Rimowa行李箱外,老教練不想打擾正在讀村上春樹的女劍手,轉向和我寒暄。
Bed Talk系列:德國奧運男神(上集)
【體路專欄】經過那些年,倫敦奧運後德國體操運動員阮馬素成為贊助商的寵兒。之後一直在香港擔任不同品牌的代言工作。因為要保持運動狀態,他會在港隊訓練基地順利邨體育館練習。
Bed Talk系列:大腿的side angle side
【體路專欄】有位足球員到診所求診。「我拉傷了右邊大腿後肌。」 「甚麼時侯受傷的?」 「在健身房,在做機練後肌時拉傷的。」 「那時你用一條腿還是兩條腿做機?」 「兩條。」
行外看《震盪真相》
【體路專欄】當今年奧斯卡大家都在談論迪卡比奧會否「終於」得償所願拿到影帝,有沒有留意因為提名名單「太白」和太太明言杯葛的史密夫,和他主演得到金球提名的《震盪真相(Concussion)》?
BedTalk系列:姊妹
【體路專欄】網球界有費達拿和拿度、細威和舒拉寶娃;羽毛球有林丹和李宗偉。體壇上,總有些老是常聚頭的冤家。場上的冤家,落場都是好朋友,你或許在決賽後的晚上,酒店旁邊的小酒吧,見到他們呷著杯練習期間要戒掉的dry martini,談笑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