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新型肺炎」下,如何培養「好動」的孩子



【讀者投稿】在二零二零的上半年,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多國蔓 延,導致全球將近 90%的學生,受到停課影響而無法上學。在香港地,大專而 至中小學生同樣地停課了好幾個月,不同科目的老師都忙著準備線上教材,錄 影片,希望在停課期間依然能給予學生一個穩定的授課速度,不會因為停課而 讓學生受到太多的影響。

可是在這個時候,對體育老師來說,體育課可以怎樣搬到線上進行上課 呢?。我問過一些現職體育老師的朋友,他們的回應都是有點無奈,要不是請 學生拍在家運動的影片,便是不會有任何的處理。在這個嚴峻的時刻,不是應 該要保持身體健康,有一個強壯的體魄才能對抗細菌嗎?但相信在香港一般的 學校不會要求體育科要完成一定的課業,學校偏重的⋯⋯都是傳統主科。

身處台灣就讀體育系研究所的我,一直有參與及了解台灣本地在學校體育 的發展和運動文化的推廣。台灣在學校體育方面比香港的是有比較多的發展和 重視。在此,很希望把我所看到的分享給大家。若學生已經具備有運動習慣, 在學校生活中能感受運動文化的推動,學生受到的影響會愈多。學校在整個學 校的環境中推動運動的熱潮和氣氛,相信在校的學生也會設身於其中,慢慢地 喜歡上「運動」這回事,讓這片運動文化傳遞給每一位學生,即使再遇些停課 的情況,學生也會自發性地進行運動,這樣才能達到真正體育課的目的吧。

運動教育也是教育框架

教育不僅僅是書籍,測試和考試。
運動教育也是作為教育框架的一部分。

運動教育讓學生學習運動中帶給他們的意義是什麼,不只是「運動」,而 是背後所帶來的領悟。青少年在學生階段正在發展整體運動能力和技能,不論 是上體育課的學生,還是運動能力很高的校隊代表,我們都需要以更健康的方 式來參與運動,學校需要保持積極的體育文化,讓學生參加不同社團或校隊, 從練習到比賽使他們可以從中學習,沒有參與到比賽的同學,也能在比賽期間 去支持打氣,學生們需要在過程中參與不同的部分,藉此帶給學生多角度的學 習和經驗,將真實的遊戲情況作為教學機會而不是結果;因此,與其說讓孩子 害怕遭受失敗,不如由老師、教練藉著比賽教孩子們接受失敗並學習如何應對 失敗,處理自己的勝利和失敗是孩子人生中的重要課題。

學校體育的重要一步:提升動機

校風。 團隊。驕傲。以學校為基礎的體育文化可以帶給青少年明顯的積極 反應和行為。在《學校健康期刊》上的報告“ 1999 年至 2007 年青少年體育參 與與某些健康風險行為之間的關係”中分析了許多不同的因素,包括種族,年 齡和性別,以及行為,包括飲食習慣,性活動和吸毒風險。 該報告發現學校體 育可帶來的優包括:學生的控制體重、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尊心、社會能力及 學術成就。而且,運動會導致青少年懷孕、輟學 (Taliaferro,2010) 等指數下 降,除了這些社會和情感上的好處,體育還可以為整個學校和社區帶來無形的 好處。“體育運動還為學生創造了重要的機會,為學校社區做出了貢獻,這可 能會培養人們對學校和學校價值觀的承諾或認同 (Taliaferro,2010)”。

社會收益也可以帶來學術收益,進行身體活動證明可以帶來更好的學習成績, 並且當您的團隊在球場上和教室裡表現更好時,這會激勵單個運動員做得更 好。 參加團隊活動或個人活動也可以幫助年輕人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 高學習成績,而且,運動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之間存在聯繫,除了可減少焦 慮和抑鬱並改善學習成績,對於改善父母關係,提高自尊心,減少憤怒也有一 定的幫助; 運動還可以減輕心理壓力,改善擁有較低水平精神健康的學生之情 況,對於現時多變的環境下,學生抗壓能力有時候也會遇到很大的影響,這時 候在運動時鍛練和培養到的便能幫助到學生了。

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曾說過“動機是使人們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藝術,因為他們想做。”動機是決定我們行為各個方面 的內在力量。它也會影響我們如何思考,感受和與他人互動。在體育運動中, 高動力被廣泛認為是使運動員發揮潛能的基本前提。另外,內在動機是最能讓 學生維持長時間習慣的基礎,但重要的是,必須在高內在動機的牢固基礎上培 養外在動機。 如果沒有很高的內在動力,那麼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如受傷、停 課,就會停止運動的習慣。

結語:推動運動文化,培養「好動」的孩子

其實運動對學生的好處多不勝數,我相信每一位都會知道,但真的把「體 育」作為一種文化認真對待,又有多少學校會這樣做?在學校內廣泛地重新激 發學生對運動的動機是關鍵,強調體育對社會整體的適應性和綜合性,把體育 作為具有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社會領域來探索為發展目標。我們都可以看到不 同地區的運動文化都有著相同的部分,本意也是強調運動是一種讓人身心健康 的活動,同時對人的內在修為以及品德的培養也有很重要的影響。由此可見,

在運動文化之下,也正滲透著身體素養的氛圍,比如說:在運動過程中可以鍛 練到身體技能,在運動過程中可以代入以往的經驗,在情感和品德上學會理解 並運用,在運動中培養道德的習慣(瞿廣輝,2013)。某程度上,推動運動文 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著健康的身心,讓他們生活有著全方位的發展, 若學校內的運動文化能夠從保守中漸漸地開放,家長方面一定也能理解和接 受,接著,社會上的風氣也會深受影響。

參考資料

Taliaferro, L. A. (2010). Relationships Between Youth Sport Participation and Selected Health Risk Behaviors From 1999 to 2007.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399- 410.

Valois, R. Z. (2004).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s and Perceive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Public High School Adolescents.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59-65

瞿廣輝(2013)。體育教學中的道德培養。科教創新,12。 敖謹峰(2013)。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新余學院學報,18(3)。 羅凱霖(2020)。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九卷第六期。(將刊登)

文:羅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