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從書介變成與超馬運動員對談



【體路專欄】教育界一向認同閱讀有助提昇學生學習能力,是一個低投入高效益的學習方法;從官方文件中亦明確指出「從閱讀中學習」是課程改革的四個關鍵項目之一。全港中小學縱然每年都有不同的發展主題,但校內不同科組推動閱讀活動卻是不可或缺的項目。同業們為鼓勵學生翻開書本逐頁揭,總要以身作則營造閱讀風氣。於是,上至校長下至新老師的「閱讀分享」或「好書推介」差不多是每間學校的指定動作。

推薦閱讀《沒有跑不到的距離—日本篇》

作為體育人,當然推薦學生閱讀運動類書籍,恰巧早前獲得香港超級馬拉松跑手黃俊橋教練(前名黃浩輝,人稱輝sir)送贈他的作品《沒有跑不到的距離—日本篇》,決定火速翻閱一下,打算將精彩內容向學生分享。閱讀了十數頁後,發現黃sir不止紀錄了他在2019年花了73天從日本最北之處(北海道)推著行李(車)跑到最南一端(沖繩)的心路歷程,更從文字之間散發出一道正念生活的學問,加上知道他正埋首準備今年六月挑戰橫越美國之旅。筆者自問能力固然不及,但亦希望讓更多年輕人認識黃sir推動長跑運動背後的理念,於是索性把「書介」與「訪談」結起來,既可以向學生推薦圖書,又可以在當前這個沉重氣氛的環境下推動正念思考。

由台灣8字環島跑認識黃sir

記得幾年前透過朋友介紹下認識黃sir,最初只知道他是一位超級馬拉松運動員,並剛完成了「台灣8字環島跑」,活動既艱苦又具創意;當時適逢學校長跑隊需要另覓教練,於是冒昧向他提出邀請,亦有幸得到答允相助。然而,之後的日子裡其實也沒有太多交流,無奈又遇上社會動盪不安及新型肺炎來襲,不論動態或靜態課外活動基本上「清零」……今次藉著與他訪談對話才了解他更多。

成長背景就像你我他

黃sir的成長背景其實與普遍年輕人大概也差不多,中學階段就是活躍於籃球場與課室之間,而「合群好動」往往就是成績表上老師對他的評語。隨著不懂疲累的練習,加上對自己保護不多,運動成績與創傷成正比例增加……後來在偶然之下跟同學接觸郊野活動,被大自然之美吸引,更投入於攀岩、越野跑等個人項目,亦漸見成績,成了長距離運動員的雛型。

構思五年計劃的由來

接著在教練推薦下參加了不同的長距離越野跑比賽,由香港跑向世界各地,完成一項又一項難以想像的距離。過程中與其他國家的朋友結緣,眼界拓寬之餘,亦體會到潛能無極限的道理。每次在挑戰極限時,總會得到不同地方的朋友前來支援協助,有時甚至遇到當地素未謀面的「天使」突然出現,給他鼓勵打氣,使他平安克服一切困境,啟發他近年開展「五年計劃」的構思;希望透過上天給予他精於運動的天賦,一方面繼續突破自己潛能,另一方面以運動協助他人,成就他人,令整個世界變得更美好。這就是他提倡 #StrongerTogether的理念。

對年輕人參與運動的見解

相信不少學校在聘請校隊教練時,總希望在教練的專業指導下,無論個人抑或整體表現有所突破,在賽事裡奪得佳績,為校增光,但黃sir在帶領筆者學校學生時卻有另一番見解。他發現長年累月追求時間、速度、體能的突破,容易令人產生疲累,尤其在「瓶頸位置」起起伏伏時更令人困擾,並非所有年輕人有能力承受;反而更重要是尋找參與運動的初心,以及追求個人目標似乎更有價值,對運動的堅持才可以更長久。

為吸引學生構思訪談模式書介

疫情之下無奈需要以網課模式進行圖書推介,即使書籍內容環繞「鏡仔十二子」抑或時空穿越,當配以千篇一律的電子簡報發表,學生又豈會有興趣留意?於是今年想了新構思,特別感恩校園電視台同事協助拍攝,製作了一次別開生面的介紹模式。筆者原本計劃與黃sir拍攝十數分鐘的作品介紹片段,但從訪談過程中,了解到他挑戰極限的背景與經歷,並啟發出逐步向大眾推動正念思考的想法,令原本「書介」環節演變成一輯「與超馬運動員對談」的節目。

關於當運動員的定位

黃sir在訪談裡表示,與其叫他做超級馬拉松運動員,不如稱他為「慈善公益運動員」更適合。的確,在過去兩年因為疫情令他留在香港而未能按(五年)計劃外出挑戰,但他反而把握機會,以不同方式與社福機構合作籌款,如綠色地球和母親的抉擇等,去年尾更聯同兩位傷健人士環繞香港島跑一圈,藉以宣揚傷健共融訊息。稍後,他將延續展開「五年計劃」第三站— TransAmericana 2022,而今次更計劃夥拍聽障/視障人士一同參與橫越美國66號公路,共5400公里。筆者在此預祝這項挑戰能圓滿成功,亦希望黃sir的足印能夠啟發更多年輕人,發現自己的天賦,把社會變得更美好。

文: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