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校隊 守規矩



【體路專欄】做體育老師的基本功除了在課堂上教授運動技巧,以及在校內舉辦體育活動,更需要為學生組織校隊,參與不同形式的比賽,藉以開掘學生的眼界,豐富年輕人生命。

許多非體育科老師不甚理解學生參與體育校隊的價值,因為在他們的角度裡除了是學生功課表現,就是他們的學業成績。尤其每當升上中四,開始進入高中階段,參加校隊只會是「百害而無一利」。參加比賽固然是浪費時間,即使有空閒跑到球場練習也是自毀長城,不思進取……

然而,體育人又怎會就此折服?因為我們對學生有信心,更加對自己的理念有堅持,知道從參與體育運動所帶來的終身價值,是非一般學習可以相比,所以組織校隊參與比賽一直是體育老師不可或缺的使命。

怎樣育成校隊,體育同業各有一套方法。筆者在二十多年的工作經驗累積下,亦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方式。學生參與體育運動進行較勁,當然希望在比賽中奪得錦標,因此在每年開展訓練前,為校隊訂立比賽目標是必然項目。由於筆者任教的學校非區內傳統「體育強國」,更不會有「身懷絕技」的學生從外他投,加上近年在融合教育的大趨勢下,願意參與體育校隊,且有一定身體質素的學生每下愈況,在學界比賽的表現自然不能強求。與其問鼎冠軍變成空談的理想,不如把目標訂在「前八」似乎比較合適。不竟在人腳不整,訓練不齊的情況下,目標不能訂得過高。

既然成績不是主旋律,筆者就索性把建立校隊作為教育的過程,讓學生從中改善自己壞習慣,繼而培養一批守規矩、有責任感的年輕人。筆者一向對學生強調,運動技術層面非校隊成員唯一考慮因素;只要對運動項目有興趣,願意投入時間訓練已經難能可貴。有時學生會因為不同的原因缺席練習,幸而現代科技可以培養出學生的責任感。在智能電話普及的情況下,只要為校隊建立「通訊群組」,提醒缺席練習的學生需要主動報告,表明原因,已經尚算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對於「經常」缺席的學生,固然需要多加關注,適切了解。

學生成為校隊代表後,筆者會向他們表示既已晉升為「公眾人物」,更加需要關注自己的言行、態度。校服儀容要比往日多加留意,保持良好形象;上課更加需要集中精神,尤其經過課後操練,或者比賽之後,身體恢復的確需要一點時間。當身體感到疲累,加上遇著冗長課堂,要把眼皮撐起猶如舉重一樣充滿挑戰。但正正因為身為校隊,倘若累到要伏下來之際,課任老師肯定會上前關心,然後就變得有理據「溫馨地」要求你為喜好和學業之間進行取捨。

除了以上種種之外,筆者還會安排校隊學生負責定期收拾體育室和清潔操場。貴為校隊成員使用場地和體育用品較一般學生頻繁,理應有責任協助整理。一方面減輕工友的辛勞,讓他們了解校內原來一直有人為學生默默耕耘,藉以教育年輕一輩學懂珍惜、感恩這些難從書本學到的價值。筆者記得曾經有一位校隊成員,有一天向筆者投訴有同學未經體育老師准許下擅自走入體育室取籃球打……由此可見他已學會了「規矩」。相信許多同業的學生不會如此不甚,但對於筆者學校的學生而言,能夠學會事事守規,是對他們踏出社會之前有很大得著。

相比起比賽分數和運動表現,行為、責任和待人接物態度是比較抽象,既然體育老師能夠跟那批在校內相對活躍的學生關係較密切、「有計傾」,同業不妨多花功夫培養年輕人這方面的能力。坦白說,能夠讓自己所教的學生,從技術參差,發展到高層次的競賽水平,甚至在大型賽事中奪取錦標,為校增光,相信是不少同業夢寐以求的畫面。筆者雖然暫時(可能一生)未有如此幸運,但仍然會安份守己為教育貢獻,在自己的層次裡培訓一批守規矩、有承擔的青年人,即使未能有很大幫忙,至少對社會也是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