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多參與學界比賽吧



herocheung_hkssf_column

【體路 X Junior專欄】筆者的少年時代是一個普通至極的中學生,所謂的「參與運動」除了班際比賽外,就是每年代表學社參與社際比賽吧了。對學界比賽的經驗根本是一無所知……(聲明:只是小弟不才,非老師當年懶惰!)而筆者對學界比賽的認識,是在當老師後才開始的。

香港學界體育聯會(簡稱學體會)是負責全港中、小學校際運動比賽及對外運動比賽的組織,所涵蓋的比賽項目最廣。除田徑、游泳及大部份球類運動之外,室外賽艇、七人欖球等近年較多人認識的項目,學體會每年都舉辦有關比賽。有人會認為香港各大體育總會本身都有舉辦比賽,為什麼一定要參與學體會的賽事呢?因為從學校的立場而言,學體會的比賽認受高,參與隊數又多,因此其「含金量」亦相對最高。比方說若果在學界籃球賽奪得冠軍,某程度上比起在體育總會舉辦的籃球賽事中所取得的冠軍,會更容易搏取更多「LIKE」。因此身為體育老師,每年除了投入校園內的教學工作外,更會花上大量精神在訓練學生和帶隊上。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論學界比賽的場次、參與人數,甚至學生的表現,都是值得令人嘆為觀止。單單就以球類比賽為例,從九月開學至七月上旬暑假前夕,學體會每年所舉行的比賽超過兩萬多場,即使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不作休息,每天都有超過50場球賽在香港十八區不同的場地上演。還有田徑、游泳、體操、劍擊……以及對外比賽等等,如此頻繁的工作,就由學體會秘書處大概三十位職員處理,實在可以堪稱世界一絕!(當然亦有賴不少熱心的校長、體育老師及各體育總會的協助,比賽才得已順利舉行。)

參與學界比賽,的確可以讓學生學會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我們體育老師深信:與其紙上談兵,倒不如「走出課室」,讓學生真正實際參與,從中感受。尤其想教會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最直截了當的就是參加學界比賽。「勝不驕、敗不餒;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遇困難,不放棄,便成功……」更多的人生哲理,絕對可以從比賽中得到啟發。而在筆者的教學生涯裡,經常都會透過分享學界比賽的經歷,從而鼓勵學生正確的人生態度。

有時「參與」學界比賽都不一定要當運動員。在比賽中還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同樣可以有所得著。例如為賽事擔任服務生的工作,同樣是另一種方式的參與。相比起做運動員,少了一份勝負得失,卻多了一點學習經歷。還記得2012年夏季,香港舉辦「亞洲中學生羽毛球錦標賽」,當時筆者有幸帶領十多位學生在比賽中擔任司線員的工作。這的確是一個極難得的機會,讓學生透過高水平的賽事,學會精準的判斷,同樣是「有錢都買不到」的經歷吧。猶記得當時我們一眾師生,更有機會在現場欣賞到當時還是中學生的伍家朗厲不虛發的表現呢,而經過幾年的磨練,他已經成為一位香港羽毛球界的超新星。

大家可以看看,試問這些經歷,是否比起單單在校園之內,來得更加生動活潑?我們只要每年抓緊機會,鼓勵學生多參與學界活動,比賽也好;服務也好。你自會發現,原來每一位學生都有值得被欣賞的優點,而大家的師生關係又可以拉近一點吧。業界各位,大家努力!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