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班;體育堂



IMG_0082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又是中六學生開始準備公開考試的日子,筆者任教的學校正值進行中六畢業試,而他們的體育堂亦已經在農曆新年假前告一段落……

每年在最後一堂畢業班的體育堂裡,筆者總是對著學生說:「各位同學仔,今日可能係你哋人生最後一堂體育堂喇!因為有啲同學以後都唔會再有機會聚到咁多人一齊換曬衫做運動。無論大家鍾唔鍾意,都希望你哋好好記住,一班人齊上齊落,其實係一件好幸福嘅事。日後無論點忙都要抽啲時間做吓運動,關心一吓自己健康……」接著,當然是互相拍照,在體育衫上簽名等等……一切都在歡笑聲渡過,老師又送走一批陪伴成長的年輕人。

相信類似的畫面都是許多體育同業不斷經歷的工作片段,即使年復一年,仍然好不愉快。大家又有沒有為畢業班的體育課,炮製一些別出心裁的課節呢?這也值得交流一下。

筆者學校的前體育科主任馬伙根老師非常有遠見,早於1999年已透過「優質教育基金」,向政府申請撥款在校內建造一幅約18米的人工攀石牆。馬sir本身亦非常投入攀登運動,除了參與其中之外,更考取攀登教練的認可資格。在他任教的體育堂,除了教授籃、足、排、田徑等較普及的項目外,亦會安排運動攀登這「另類選擇」,以當時香港普遍的中學體育課而言,相信是一項非常前衛的項目吧。

18米即大概為5層樓的高度,徒手登頂對於一般人而言已經是一項挑戰。既然畢業班學生即將進入人生的新階段,將會經歷種種起跌,且要面臨公開考試。運動攀登活動就容易和畢業生緊構起來,視作一場高峰經歷的體驗教育活動。

老師在活動前幾星期,開始引領畢業班學生思考一下自己的能力,然後自訂攀登的目標高度,並要求他們紀錄下來;到了真正課堂時,則以班本方式進行。好處是讓同班同學在活動期間擔任不同的角色,包括保護者、紀錄員、拍攝者等等。負責手持繩索作保護者的學生,眼見同窗一步一步往上爬,且互相支持鼓勵,畫面份外熱血。當學生成功登上目標高度後,老師會讓他們自行決定會否繼續挑戰自己,突破目標,那一刻同樣具有教育意味。最後,每一位學生只要有參與過此攀登活動,不論到達任何高度,均即場頒發證書,加深學生於日後對這次經歷的記憶……

畢業班攀爬挑戰已經成為筆者學校的傳統活動。基本上每一位學生都知道當他們升上中六,就要「決戰十八米」;甚至有學生廣泛流傳的說法是:「無玩過,畢唔到業架!」

無論如何,能夠透過一項體育運動,可以凝聚我們的年輕人,繼而進行教育,甚至變成了學校傳統,這倒也是別具意義。雖則筆者見識膚淺,都知道我們的體育同業們,亦會為畢業班學生舉行「環校跑」、「接力賽」、甚至「登山觀日出」等等,五花八門都只求一個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的年輕人,能夠在中學生活裡,留下不一樣精彩的片段。各位同業,請繼續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