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訪】香港跑手姚潔貞的故事,即使未必耳熟能詳,但總也聽過她是多項長跑的女子港績保持者,更是香港史上第4位達到奧運標準的馬拉松跑手。從世界幻變的同時保留原始心態,才能通過以年之計的歷練,從而再成為一個界別的榜樣。
2014年她辭去兒科護士的工作,全心發展跑步事業,結果在2年後突破成為奧運代表。2018年誕下愛女後再極速復出,2020年起的1年內亦刷新10公里、15公里、半馬及全馬女子港績。可惜緊接的1年卻因身體狀態不復以往,又以各種傷患為伴,終於在今年7月戰畢全馬世錦賽,在社交平台宣布高掛跑鞋,未能如願以明年的杭州亞運作為最後探戈。雖然已年屆34歲,但在1年之內從高峰到引退,多少都令人有點意外。
「絕對沒想過這麼早就退役,但當時連參加世錦賽的心情都很矛盾,自己背負香港之名一定要堅持,但同時又一直有傷。本身很想以亞運做終點,或視乎亞運成績決定會否再追逐巴黎奧運,但是疫情影響了所有計劃,未清楚下一步的時候,不如趁有時間就生多個小朋友。」放下付出多年的堅持,比起堅持本身更需要勇氣,她強調未來仍會出戰本地賽,只是不再以高強度訓練來備戰賽事,「有人説覺得很可惜,但我覺得不可惜的,因為我的目標從來都是很清晰的,直到一定要停下來的時候才停,也不是因為跑到厭而停。」
有時後退一步去看,才會發現昔日堅持的初衷,不是為了與人較技或追求各大賽事名次,反而追尋破「PB」最單純的快樂,「之前達奧運標準後想稍作休息,但教練又希望你趁狀態好而跑比賽,比賽又自然地想出成績。當時壓力都幾大,好似一場即將應付的大考,但又要等完成的感覺,所以有點覺得『為咩呢』。對呀,時間上是有進步,但已經操到不想跑的地步。」6年後帶傷出戰謝幕戰,成績一定不能有太大追求,倒不如嘗試重新了解跑步,感受自己一起一伏的呼吸,享受清風沸面的感覺:「以前只是識望住前面去跑,不會望側邊,現在終於可以再享受跑步,為這條拉緊多年的橡筋重新放鬆。」
她毫不猶豫地指生涯中的代表作,那是產後翌年參加2019澳洲黃金海岸馬拉松,以2小時34分07秒打破陳敏儀在2004年創下的香港女子全馬紀錄,「很少能夠在有信心下跑全馬,期待自己生育後可否回復水平,甚至挑戰香港紀錄,結果令我非常驚喜。」兩年後她再在米蘭馬拉松以2小時31分04秒刷新香港紀錄,可惜與東京奧運參賽標準仍差兩分鐘,這麼近又那麼遠的距離,成為了她生涯的最大遺憾。
紀錄冊上書寫過的時間,總有一天會被後輩所改寫,姚潔貞希望自己在跑界所留下的是一種思維,證明香港女生也可以投身全職跑手,更是不顧一切地將青春留給跑步。全職跑步之前,她發現香港很少女孩子習跑,跑的話都是接近30歲,或者直到經濟上有一定條件才開始嘗試,但那時已接近過了黃金期。「其實可以再進步很多,如果對跑步有熱誠就應該去試下,我想做個例子讓大家知道原來是可以成功的,去感染大家,做榜樣也是我的其中一個推動力吧。」
姚潔貞笑言其進步亦間接推動男子跑手,練成他們不想輸給女生的心態,在無心插柳下互相推動對方,「當我跑到出來,有人説我開始快過男跑手,他們一定不忿氣,『無理由,不可以慢過姚潔貞的!』同時也刺激屈旨盈、黃芷銦等跑手有思維去跑出來,是個意想不到的效果。」不過即使近年後輩漸現,就連男子全馬港績亦開始跑入「220」,她與丈夫陳家豪仍然是最受注視的跑手之一,成為照亮後輩的明燈,「就算多年來有新人出現,但仍有人認得我們繼續留下來,都有點自豪能夠在高位保持這麼久。」
不過單靠跑手的個人魅力,難以推動整個城市的跑步發展,潔貞指出香港要撕掉難以培育世界級跑手的標籤,始終要從體制中改善。「以前就等贊助或自己打工出去比賽,現在算是讓體院降低少許達標門檻。沒有苗又哪會有樹?馬拉松亦沒可能很快就能達體院標,希望有多些資源讓年輕跑手入到體院,或者出國訓練汲取經驗。不是説在香港練不到,但可以放遠目光見識多些,台灣或日本已經很好。」
隨著長跑的文化及世界越見廣闊,姚潔貞指出年輕跑手需先專注自己,別因比較而迷失自我,需付出以年之計的耐性才有成果,「該要付出耐性的就去,不要見沒成績而放棄,亦無謂將所有事催谷到底。每人成長進度不同,如果被人牽著走,就變成了沒有自己。」在大千世界闖盪的同時保留百分百的自我,這番話,更似是説給年輕時的她。
圖、文:李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