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身兼兩職 – 職業治療師 x 運動創傷防護員

【體路專欄】隨著近年本地運動醫學範疇的發展漸見規模,加上香港中文大學開辦運動創傷防護員的證書課程,令運動創傷防護員漸漸為運動界及大眾所熟悉,本港各大專院校及學界比賽中都不乏運動創傷防護員的身影。每位防護員的專業和背景都各有不同,而筆者身兼兩職,既是職業治療師也是運動創傷防護員,因此筆者希望藉此機會,為大家分享一下運動創傷防護員的工作,讓大眾對我們有更深入的認識。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BMI就是一切?肥胖唔係你諗咁簡單

【體路專欄】在追求體態美的年代, 每次碰面的第一句問候說話總是「你瘦咗又靚咗」、「你大隻咗又型咗」,當然主觀感受未必與客觀標準相符。世界衞生組織建議使用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來評估一個人是否過重,由於BMI與脂肪量及全因死亡率有關聯性,而且其計算方法相當簡單,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2(米2) (表一),因此BMI被廣泛應用。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拗柴」過程逐步睇

【體路專欄】足踝扭傷,俗稱「拗柴」,一般是指足踝關節外側韌帶拉傷或撕裂,嚴重的話有可能造成骨折或關節脫位。「拗柴」是很常見的運動創傷,例如在足球、籃球、持拍類運動和中長跑等等運動中也很常見。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訂立訓練區間 監控訓練強度

【體路專欄】近年,智能手錶大行其道,成為運動愛好者不可或缺的訓練好幫手。這些智能手錶能為用家提供很多有用的訓練資訊,例如速度、心率和功率等等,除了能讓用家實時知道訓練強度是否合適,也有助長期監控訓練強度及訓練量,讓用家了解自己是否有進步或訓練是否有效。

運動醫學研討會探討科技創新體育發展

【體路專訊】第七屆 學生學術會議暨亞洲運動醫學聯會研討會於 12 月4至5日 假香港科學園進行。隨著科技技術如人工智能、雲端、區塊鏈及大數據分析應用加速發展,為配合未來運動醫學及科學之長遠發展趨勢,本年度研討會以「運動科技創新發展 邁向運動醫學及科學新一頁」為主題,探討創新科技在體育教育發展、提升運動表現及推動醫療健康三大方向中的應用。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醫學在烏干達

【體路專欄】大家還記得今屆東京奧運馬拉松項目的比賽嗎?賽事中,36歲肯亞名將傑祖基(Eliud Kipchoge)以2小時8分38秒大熱稱霸,衛冕金牌,而亞軍和季軍的運動員都是非裔的馬拉松好手。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安全Share & Care

【體路專欄】東京奧運和殘奧所掀起的運動熱潮席捲全城,引起市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無論本身是否喜歡運動,當人人都在積極做運動和保持健康時,少不免也會想開始參與體能活動,才能與其他人建立共同話題。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只差一點點 微調熱身定輸贏

【體路專欄】你知道嗎,奧運場上金牌與銀牌之間的成績往往只有極少的分別!讀者看電視直播比賽只看到運動員比賽時的樣子,而運動員和運動科學團隊在鏡頭背後、比賽前,究竟做了甚麼賽前準備呢?筆者有幸以運動科學支援人員身份親身到達東京奧運支援,本文將介紹團隊如何利用運動科學,協助運動員爭取佳績。

【體路專欄】獎牌背後 -「運動科學」擔當的角色

【體路專欄】相信大家近日都被奧運熱潮所吸引,看到香港隊運動員在有如此傑出的表現,實在令人振奮。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每位參賽運動員的努力都值得我們尊敬。奧運盛事亦是個難得的機會,讓大眾認識近年冒起的「運動科學」相關專業,在高水平競技運動中所擔當的角色。以下將從不同範疇淺談運動科學如何把運動潛能激發,突破以往極限。

【運動科學】如何提升睡眠質素? (Quality Sleep)

【體路專欄】睡眠對運動表現的重要相信毋庸置疑,它對恢復體力、改善生理系統、認知判斷、營養代謝,以至記憶學習皆具相當功用。然而,不少運動員在訓練時或臨近比賽前都會受各種睡眠問題困擾。以下列舉多種有效改善睡眠的方法: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健康推廣由自己做起

【體路專欄】市民大眾越來越注重健康,尤其在疫情期間,大家更積極地保持身體健康和強健體魄。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的其中一個宗旨就是透過推廣正確的運動醫學及科學知識,令大眾能夠保持身心健康。本學會聯同政府、教育界及其他組織,透過不斷在社區推廣健康知識,積極帶動社會風氣,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宣傳方式,有效做到知識轉移(Knowledge transfer),將正確知識帶到市民的日常生活。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要work hard 更加要work smart

【體路專欄】觀看運動比賽時,有沒有讀者曾目睹運動員在快跑過程中,突然拉傷後腿肌肉?又或者,有否聽聞家人或朋友在踢足球或打籃球的時候,一個迅速轉身後突然「啪」一聲,然後就因運動創傷而要休息數個月甚至一年呢?不論業餘或職業運動員,都希望透過訓練提升運動表現。不過,在訓練過程中,運動員很容易因忽略訓練細節而導致運動創傷。遇上傷患,不但影響運動員的訓練進度,更有可能因為重複受傷而長期成為「傷兵名單」上的常客,甚至需要忍痛提早結束職業運動員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