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康文署三招難以打擊「炒場黨」用家無奈「硬食」炒價

【體路專欄】康文署上星期出三招打擊「炒場黨」,筆者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直言,「治標不治本,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唔睇好」!

【體路專欄】疫下腳不停

【體路專欄】疫情持續兩年多,不少大型的長跑賽事皆被取消或轉為虛擬跑,社會整體的跑步氣氛看似淡靜。在疫情下,究竟跑友們會否因此減少跑步?今次數位跑友分享了他們這段期間的跑步生活,借鏡參考之餘,亦可激勵我們繼續努力。

【體路專欄】不可近,不可遠?

【體路專欄】屈指一算,原來此專欄已被放在一旁有大半年時間,對上一篇不是奧運手記的文章已是《蘋果日報》結業之時。攔筆良久,因為疫情之下既無甚採訪,生活上又沒有大事好談。不過近日追看了韓劇《二十五,二十一》,又因對劇中主角經歷及劇情頗有共鳴,樹懶也有點想從懶惰走出來。(以下含劇透喔!)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認識及預防運動員心源性猝死

【體路專欄】心源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 簡稱SCD)是指在沒有明顯致死病因的情況下,於心臟病徵狀發生的一小時內突然及非預期的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心源性猝死是指心臟病徵狀發作24小時內的突然死亡,患者的呼吸和血液循環驟停。 若沒有即時接受心肺復甦搶救,患者便會失去存活機會。

【體路專欄】賞山樂事

【體路專欄】香港醉人的夜景享譽國際,行山徑亦同樣備受推崇——只需短短車程,已能輕鬆到達風景怡人的郊外,就連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亦曾將麥理浩徑列入全球20佳行山徑之一;旅遊雜誌《Lonely Planet》、《 時代周刊 》亞洲版、美國電視台CNN等亦曾推介龍脊、薄扶林水塘道至山頂等多條行山徑,取其難度不高,易達且景致絕佳,比其他海外著名山徑有相對優勢。

【體路專欄】從書介變成與超馬運動員對談

【體路專欄】教育界一向認同閱讀有助提昇學生學習能力,是一個低投入高效益的學習方法;從官方文件中亦明確指出「從閱讀中學習」是課程改革的四個關鍵項目之一。全港中小學縱然每年都有不同的發展主題,但校內不同科組推動閱讀活動卻是不可或缺的項目。

【體路專欄】爭取第七輪抗疫基金?不如先解決八成教練不被承認的問題!

【體路專欄】當立法會議員霍啟剛於3月12日於社交媒體上出Post時提及「#同時爭取第七輪抗疫基金」時,我又想起盲點問題一日未解決,再有第八輪、第九輪及第十輪,都是杯水車薪以及只有少數人受惠。

【體路專欄】皇馬搏盡有回報 巴黎防線很糟糕

  【體路專欄】如果要細數足球比賽決勝的關鍵因素,你會立即想起什麼?可能是球隊實力、金錢、態度等,而當中所包含的細節必定有球員臨場發揮和避免犯錯,前者顧名思義是球員比賽當刻的表現;後者指比賽中減少不必要犯錯。早前歐聯十六強次回合大戰,皇家馬德里上演絕地反擊,兩回合計以3:2淘汰巴黎聖日耳門出局。

【體路專欄】儲波鞋是為了著上腳做潮人,還是把它事奉為家居收藏品?

【體路專欄】波鞋儲定著?小朋友才做選擇,「一對儲、一對著」,這是波鞋迷向自己洗腦的最佳金句。收藏家最好是把一對對的波鞋放在一盒盒的透明波鞋箱,創造獨有的波鞋牆,活在波鞋理想國。

【體路專欄】做運動離我們很遠?我們離世界更遠。

【體路專欄】年初大家見證張家朗在法國花劍世界盃贏得冠軍、黃澤林在澳洲網球公開賽青年組雙打賽奪得冠軍、上星期我們又看到美國洛杉磯和克里夫蘭分別舉行NFL超級碗及NBA全明星周末,另外四年一度的冬季奧運會亦剛在北京閉幕。當大家都可以在疫情下競技、享受比賽,身在香港的球迷們有眼福,但只能透過直播欣賞到這幾項盛事,眼看手勿動。

【體路專欄】疫情下的訓練 – 衝斜訓練篇

【體路專欄】新一波疫情又帶來了健身場所被封的影響,少了跑步機、雪橇等設備,各位又未必有阻力傘等設備去幫助訓練衝刺能力。想在場地重開、賽季回復時保持疾走奔馳能力,衝斜訓練近日流行起來。其實這訓練經過不少科學研究,我們可以根據研究建議一下。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後的復原方法

【體路專欄】相信大家都曾經有運動後肌肉痠痛或全身疲憊的經驗,甚至運動後明明沒有不適,但隔天肌肉痠痛又無故出現。運動後的肌肉痠痛可分為急性肌肉痠痛(Acute Muscle Soreness)或遲發性肌肉痠痛(Delay Onset Muscle Soreness, 簡稱DOMS),而忽略了運動後的復原策略是造成肌肉痠痛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