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疫是危機 亦是契機



【體路專欄】暑假過後,新型肺炎確診數字明顯回落,市民逐步恢復如常作息規律。教育局因而宣佈九月下旬開始對中、小學及幼稚園實施分階段復課,學生終可重返校園,與老師一起重拾「有溫度」的面授實體課堂。然而在興奮過後,教育界對復課後防疫安排亦不能掉以輕心,始終病毒陰霾依然籠罩全球。借鑒部份國家經驗,在學校復課之後肺炎確診數字有反覆上升情況;甚至不少專家學者更預料香港踏入秋冬之後,第四波疫情隨時爆發,防疫意識絕不能因此鬆懈。似乎距離脫下口罩回復恆常作息之時尚有一段漫長日子……。

病毒肆虐改變正常生活

今次世紀病毒肆虐全球,許多國家地區都有大規模確診個案,病毒一發不可收拾,全球生活幾乎停擺;當宣佈封關鎖國後,經濟活動固然大受打擊,教育界亦何嘗不是遭到百年一遇挑戰﹖就以香港為例,學校從上學年二月開始停課,雖然曾經作有限度復課,但過了不夠一個月又因為疫症在社區出現爆發跡象而宣佈「提早暑假」;學生斷斷續續近半年沒有在校園正常生活,難免影響學習進度,連帶課外活動亦被迫全面暫停,不少活動(全職)導師、教練頓時暫停一切教學工作。

病毒雖然沖擊日常生活,醫學界暫時亦未發現可以完全根治方法。然而大家為了生活,社會似乎開始出現一種準備與病毒共存的態度,即所謂調整以往恆常生活模式,在生活不同環節下的「新常態」漸漸獲得共識。

教育界新常態日漸形成

在資訊科技配合下,學與教範疇已盡量實踐「停學不停課」理念。全港同業不論教學年資多少都共同經歷一場(還未完結的)電子教學工作坊。從正面看,所有老師確實對操作數碼科技得著頗大;起碼像筆者般「科技盲」雖擁有廿多年教學經驗,卻從來沒有想像過只要手上備有一台平板電腦、一個鏡頭,即使課室沒有學生,原來都可以隨時上課,無遠弗屆。以往教育界一向「鼓勵」業界嘗試利用電子學習配合教學,在今次疫情之下,同業似乎完全沒有拒絕的理由,果斷摒棄過往教學模式。

從手忙腳亂到流暢順利

最初操作難免出現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的情況;尤其透過視訊會議軟件進行網上實時教學,老師在鏡頭前講解,感覺很不實在,彷彿對著空氣說話;有時還需要在課堂「分享畫面」,又要兼顧學生是否全神貫注上課,更會因為網速影響偶爾出現斷續畫面,甚至無故「當機」,非常沮喪……但實踐了幾個月,同業在每天應用操作下,似乎越來越見得心應手。雖然跟實體課堂教學效能仍有距離,但起碼上課尚算流暢順利,而同業和學生亦日漸習慣對著螢幕互動學習的「新常態」。

目前中、小學及幼稚園已分階段復課,老師亦鬆了一口氣,因為終可重拾有質感,有溫度的課堂。但在社交距離和聚集限制下,上課模式仍然跟以往截然不同,畢竟病毒一日未除,防疫態度確實不敢鬆懈;筆者一向習慣了傳統教學方式,現在雖已復課,但無論教學內容、學生上課要求,以致評鑑方法,在新常態下都需要時間重新適應。一旦病毒再次在社區爆發而停課,說不定「網教模式」又需要重新啟動……

總結經驗迎接挑戰

筆者認為,業界朋友與其擔心未來是否出現第四波爆發,不如趁機總結過去大半年所付出的教學經驗,建立有系統的教學資源庫,當中既有合適的學習主題,又可切合學生實際生活環境,進行家居練習,以保持恆常運動。若果再進取一點,社區之間各學校不妨加強連繫,一起組織共同學習圈,實行共享學習教材,體育人之間既需要付出,亦見收穫,不再像以往單打獨鬥應付挑戰。

至於各專項教練,確實在過去大半年可謂進入冰河時期,一切課外活動突然剎停,聽聞有學校甚至即時終止教練合約,連帶影響他們生計,可見疫情之兇猛猶如海嘯。目前學校已逐步復課,但在人群活動和各種限制下,學校亦不能夠貿然恢復如常練習。不過,同業們在這個時候可與教練盡量配合,製作別出心裁又合用的家居練習供學生在家操練,以保持體能狀態。一旦各類活動限制放寬,立即重返場地,投入不同強度訓練,讓身心逐步恢復適應。

年輕人宜展現運動員精神

自上學年至今,因社會事件及新型肺炎爆發影響學界比賽,部份適齡學生無奈錯過比賽。有學生甚至以「人生遺憾」來形容自己處境……筆者想向少年們分享,人生路本應漫長,當中遇上崎嶇挑戰屢見不鮮。當日後踏入社會面對各種困難,相信今日的「遺憾」可謂小事一樁。既然目前正值學界比賽「休漁期」,莘莘學子倒不如趁機正視學業,把精力投放於學科上。作為運動員,理應擁有時刻接受挑戰,願意面對刻苦鍛鍊的態度,即使場地由球場、泳池、跑道轉為書桌、班房,相信一樣可以展現出運動員的精神。

世間上的確有太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握,唯獨可以控制的就只有自己想法。疫情瞬間出現,不但帶走許多人寶貴的生命,亦改變了我們一貫生活方式。同業、教練以至學生面對目前困境感到徬徨是可以理解,然而嘗試從其他角度解讀事情,或者因而得到心安,接著才能夠在平靜裡找到一絲曙光,大家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