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將運動帶到光影文字之上



【體路專欄】這個學年隨著疫情發展,學生雖然有部份日子終可以回校上課,但基於防疫安全指引下,許多活動仍然無奈煞停。學生「有幸」回校上課卻不能活動,校園生活難免變得單調乏味。為了彌補他們生活片段,同業們都費盡心思,在有限條件下創造不同類型的活動,務求令年輕人不至於在過去一年經歷「清零」。

同究支持參加小記者培訓計劃

筆者可幸得到校內語文科同事支持,參加了「賽馬會動感校園小記者培訓計劃」。活動目的是向學生分享本地體育賽事的採訪技巧,更教授如何撰寫體育新聞稿,以及學習運動攝影的竅門。通過專業導師團隊幾次造訪,細心向學生教導採訪技巧外,主辦機構更會每次請來一位來自不同項目的香港精英運動員參與活動;學生通過導師一番指導後,隨即學以致用,向運動員進行訪問,接著拿起筆桿練習撰稿,猶如真正「體記」的日常。

精英運動員同場出席培訓計劃活動

首次活動主要分享運動攝影技巧,主辦機構特意請來香港田徑運動員鄧亦竣一同參與。鄧亦竣雖然在田徑場上屢獲成就,但對於初中學生而言卻非常陌生,畢竟少年們實在太年輕;於是,在課室一輪簡單介紹之後,立刻轉到操場活動。趁著鄧亦峻一邊帶領部份學生進行跑步活動,另一邊箱的學生則負責操作導師帶來的專業攝影器材。年輕人運用眼球與指尖,瞬間捕捉運動員與學生光影畫面,然後再由導師給予分析指導。學生即使未能拍出大師級作品,但大概也會對運動攝影得到認知,甚至產生興趣。而更難得就是可以近距離跟香港田徑運動員進行訪問,更甚在操場上進行「拍跳較勁」更是難能可貴。

活動如何提升學生語文能力

「處子的」語文科與「脫兔的」體育科本是南轅北轍,各走兩極範疇,怎能把兩者緊扣相連?因此當筆者向語文科科主任推薦有關活動時,其實並沒有十足把握。可幸,原來高手一直都在民間;科主任本身不但熱愛參與體育運動,更是標準足球狂迷;而更難得就是他早已具有兼容並蓄想法。語文本身就是生活工具,部份學生對學習語文難以投入,往往只不過是缺乏機會應用而已;「小記者培訓計劃」正好切合所需,一方面讓學生可以跳出傳統課堂學習語文,另一方面又可以學會新聞稿的寫作格式;再者,在專業導師指導之下,學生的提問能力、描寫能力亦得到提升。待他們培訓後成為校園記者,不僅可以為學校服務,又得到更多寫作機會,漸漸提昇文字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與體育科六大學習範疇不謀而合

對體育科而言,「小記者培訓計劃」可以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了解體育運動。在運動攝影環節裡,學生透過鏡頭可以百份之一秒觀察到運動箇中美態,直接培養學生對美學的觀察力;就以短跑運動為例,有學生在欣賞照片後才發現短跑原來並非「腳踏實地」,其中有一瞬間雙腳竟是騰空的。至於採訪運動員部份,除了可以讓少年們擴闊視野,認識香港精英運動員外,更能夠近距離感受到當運動員的辛酸苦樂,帶出努力不懈、堅毅不屈,秉持目標往前衝等正面價值觀。這些學習成果正好與近年本科倡議的六大學習範疇不謀而合。

然而,有人會認為「小記者培訓」純屬消閒性質,與傳統運動鍛鍊大相逕庭;反正近似語文活動,作為體育人不需投放太多時間。然而恰巧在沒完沒了的疫情下,以往認識的「體育活動」需要重新畫界。回顧過去一年有多,究竟體育人能夠做到幾多可以讓學生「動起來」的活動?面對現實,不如改變,起碼也能認識不同範疇的活動,多少都對學生有所得著。體育運動領域很壯闊,要投身運動產業,作出貢獻亦不一定要當運動員、教練,甚或體育老師。體育記者透過文字與畫面,把運動員的一舉一動呈現出來,讓更多人認識運動,繼而投身運動,最終把整個版圖擴大,營造健康正面的社會,也不失為一份具使命的工作。今天為學生舉辦小記者培訓計劃,說不定他朝可以讓他們找到人生目標,體育人豈又何樂不為?

《體路》東京奧運專頁面世

《體路》繼上屆里約奧運成為本港首間採訪奧運的的網上媒體後,將再次派出採訪隊出發東京現場直擊東京奧運會,為讀者帶來最新奧運港隊消息,《體路》東京專頁已面世,全方位為讀者報導最新港隊戰報、香港奧運之代表專訪,亦有奧運項目介紹,歷史資料等,今個暑假,與你一齊 #撐起港隊! 專頁:https://tokyo2020.sportsroad.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