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近數月來,筆者給中五的體育選修生,安排了三次的外訪活動,目的是給學生在體育方面擴濶視野,過程中有不少嶄新的體驗,對學生帶來不少的鼓勵及啟發。
傅玉麟
漫不經心的體育知識
【體路專欄】筆者閒時閱讀的書籍,都不涉及體育運動的主題,然而,不時會在不同的書籍內容中,學習了一些跟體育運動有關的知識,茲舉例如下:
體育老師到中年
【體路專欄】人生,需要追求終身志業,體育老師亦如是;然而,隨著年歲的成長、體能的下降、心力的消退,中年的體育老師,總會跟青年的時候有所不同,適應、轉化及更新,實在有其需要。
坐地前伸的悲與喜
【體路專欄】多麼近,那麼遠,不管你的意志多麼頑強,到了那個盡頭,你還是差一點點。
【Junior專欄】傅玉麟:1609的愛與恨
【體路 X Junior】老師愛它,每年總要進行一、兩次;學生恨它,每次總想逃避它。它就是一哩跑,是文憑試體育科的體適能考核項目之一,它屬於中距離徑賽項目,講求無氧及有氧耐力。 一哩跑(1.609344公里),在英國一直是一項受歡迎的項目。1954年,英國人Roger Bannister突破4分鐘大關,以3分59秒4完成了創舉,使這個項目成為經典,影響至今,所有標準田徑運動場,都會劃上一哩跑的起跑線。 一哩跑需要繞著田徑運動場跑四個圈(當然不可遺忘那關鍵的9米),卻教不少學生感到沉悶煩厭,不時表示想在城門河邊進行(這是替代的方法)。一條直路走下去,繞過折返點便走回來,的確是比較爽;但是,真的如此嗎? 跑步,頗有存在主義的意味,總會感到一些莫可名狀的怖慄,學生捨繞圈而取直道,以之為安慰,不是一個說明嗎?「痛是難免的,苦卻是甘願的。」(村上春樹在《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一書中所分享的一句話),苦中尋樂,這是不少跑者的體驗。 學生要跑好一哩跑,困難嗎?看看評分標準,其實不難,它甚至不要求男生要 Sub-6、女生要Sub-7,已經可以拿取滿分;那麼,付出努力,勤加練習,考獲理想分數,是完全可能的事。說到底,只要克服心中對1609的「恨」,才能對1609生出一點點的「愛」,這才真的是體育人的熱情。 文:傅玉麟(中學體育老師)
論輸波猶如哭喪的心理機制
【體路專欄】輸波猶如哭喪,一點沒有誇張! 這是筆者任職體育老師多年以來的親身體會,這種場面,多數是在競爭激烈、勝負難分的球場上發生的,每次遇上,總不好過;記得多年前筆者跟隨校隊參與籃球精英賽,最後在八強賽事中,在加時比賽之最後一秒被對方投入一球擊敗,賽後的場面,就是一場哭喪。事後,我在一篇文章中,分享了那刻的感受: 「當時所有隊員均從一刻前的情緒高峰上一下子下墮至一刻後的情緒深淵中;比賽結束後,你所能看到的,就是一群哭成淚人的少年,有些躺臥在地上捶胸頓足、有些瑟縮在一角顧影自憐、有些在哭泣聲中挾著平日愛說的粗言穢語、稍有理智的就竭力安慰隊友(但自己亦未能平復悲痛)。他們當時,大抵有少許能領略到楚霸王『時不利兮騅不逝』的感受,人縱有氣吞山河之豪情,獨領風騷的壯志,卻改變不了無可奈何之結局。」 只是輸波而已,何以如此歇斯底里?不明所以的人,總有這樣的疑問。其實,運動競賽時的心理狀態,跟「輸波猶如哭喪」的情緒表現,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理解掌握箇中的原理,對誘導運動員的成長,實在有莫大的禆益。 運動心理學的「倒U型假說」(Inverted U hypothesis) 指出,運動表現與生理喚醒呈現倒U型的曲線關係,偏低或偏高的生理喚醒,均不能誘發出最佳的運動表現。最佳的運動表現,需要適中的生理喚醒,才能促使運動員進入最佳表現的化境 (zone of optimal performance),而不同的運動項目,亦因應其特質,呈現其特有的倒U型曲線。一般來說,講求力量和速度的體能性項目,需要較高的生理喚醒,而動作比較細緻複雜、講究小肌肉協調以至狹窄的注意力焦點的技術性項目,則需要較低的生理喚醒。 上述關於「倒U型假說」的簡單描述,可以下圖表示: 足球、籃球、排球這些球類項目,都可以歸屬於體能性項目,其倒U型曲線,亦較其他的技巧性項目,更為偏向右邊。不過,單就這一點,並不足以說明及解釋「輸波猶如哭喪」的情緒表現。 在「倒U型假說」的基礎上,有心理學家提出了「突變模型」(Catastrophe Model),指出在高認知焦慮的情況下,配合高水平的生理喚醒,就有可能出現大幅滑落的運動表現。這個模型仍然沒有指出球員的情緒表現,跟比賽結果的關係,但卻點出高認知焦慮對運動表現的影響。…
搏盡無悔的迷思
【體路專欄】看學界比賽,看學生臉書,總會見到「搏盡無悔」這句口號,心想,真的要搏盡嗎?真的可以承受那個所謂無悔而帶來的後果嗎?
體育老師的自尊
【讀者投稿】多年來,體育老師的形象,有不同的變遷,從前予人的感覺,多少是能武不能文、四肢較為發達、頭腦略為簡單、個性比較直率的教育工作者。
《體育的哲者》
【讀者投稿】從事體育的人,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崗位及角色,朝甚麼方向追求、怎樣實踐,端視乎個人的稟賦、性格及修養,有人是天生的運動員,卻擔當不到教練的角色,有人是教練的人才,運動卻不一定出色。
給女同學創造的歷史時刻 – 修改式四百米欄
【體路專欄】「這個項目,是學界田徑比賽沒有的……今日比賽的勝利者,將會創造一個新的紀錄……」在陸運會第二天的上午,我給首次參加女子公開組修改式四百米欄的同學,講解這項新增項目的構思、安全守則及意義時,女同學們都難掩興奮之情,發出了陣陣的歡呼聲。
熱愛體育的球場白痴
熱情的人有時十分白痴,白痴的人可以十分熱情。既熱情又白痴,用來形容一些選修體育,卻不擅長球類活動的學生,可謂十分貼切。說這些學生是球場白痴,絕無半點輕蔑之意,一來他們多會自認,二來實在傳神,兩個字就能夠將意識糢糊、技術稚嫩、動作突兀等等的情況包攬其中。
從「消失」了的學界 B Grade 說起…
【體路專欄】2016-17學年,學界體育新界分區的部份球類比賽(主要是手球、足球、籃球及排球),將改以2組(甲乙組及丙組)進行;個別區域的實施情況會有所差異,例如沙西區的排球項目,仍舊以3組進行。這項措施,是2016學年結束前,由學體會比賽委員會發出投票意向書予所有會員學校表態決定的,並將於2016-2019年度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