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每當提起中學禮堂,許多學生都會想到考試,因為對一間中學而言,禮堂是學校考試,甚至是公開試理想的場地。除此以外,禮堂當然是學校舉行各樣大典不二之選。由九月的開學禮開始;全校周會;及至中六的畢業典禮、散學禮。選學校最莊嚴、最具代表性、最能夠容納近千人的場地,非學校禮堂莫屬。
香港有不同的辦學團體,每個禮堂都是別出心裁。當你踏進第一步,就可以感受到各間學校的氣派。簡簡單單的裝潢,把學校的校徽及校訓鑲嵌在禮堂舞台橫樑上已是最基本的。聽聞有些宗教學校,甚至會把一大尊神像擺放在台上,令人望而生畏……而筆者曾經聽過有同業大吐苦水,原來有學校竟然是「不鼓勵」學生使用禮堂作體育課之用。
究其原因,相信是因為禮堂屬於典禮或靜態活動之用,當學生在禮堂進行跑、跳、碰等活動時,除了顯得格格不入之外,更可能會把光亮簇新的木製地板弄得花紋滿佈,到時又會難為工友吧了。如果要教授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唯有在操場,或者找個小小的空間「水過鴨背,教過便算」;又或者從來都不讓此等項目編寫在學校的教學計劃之內,由學生自己在中學階段心領神會,實踐另外一種「自主學習」。
的確,筆者真的聽過有學生說,在中學階段從來未試過在禮堂打羽毛球。在香港此等教育現場,連在室內打羽毛球都未試過,實在可以幻想到他們的體育課會有怎樣的景況吧了。因此,我們身為體育科的最前線,實在具有不可逃避的責任。筆者當然不鼓勵大家要與學校管理層對立,但在使用禮堂上課,的確有很多方法是具有雙贏局面。
筆者每年都會把羽毛球課編排在上學期盡快完成,因為上學期禮堂的使用量是相對偏低。除了接近十一二月的學校考試外,那個時候禮堂只會用作周會場地。而當踏進十二月,校內樂團、語文科等為校際朗誦、校際音樂節作彩排,接下來就是中六畢業考試、公開試借用……體育堂欲求一用,似乎只有上學期吧了。
倘若工友在周會前把椅子擺放妥當,又可以怎麼處理?最簡單當然是事先找他們商量配合一番,但其實只要我們的學生稍為合作,例如提早十五分鐘結束課堂,再吩咐學生協助擺放椅子,並且由工友當場指揮處理。工友既可以減輕工作量,又可以讓學生從搬運的經驗感受工作的辛勞,這不就是最佳的雙贏嗎?當然,若果校方仍然對禮堂的用途強硬堅持,筆者只能夠對大家遭遇感到慨嘆,但我們仍然不能夠灰心的,因為辦法總比困難多!
至於在禮堂除了進行羽毛球課外,其實還有更多可以發展活動的空間,而筆者只是拋磚引玉,把昔日的經驗跟大家分享,相信本地還有更多有心的老師會有更多具參考價值的點子,有機會大家可以交流一下吧。體育同業,大家努力。